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陳婷婷
來源:風財訊(ID:fengcaixun)
導讀:針對近期一連串的地產并購動作,五礦對外稱:面對風險房企的項目,五礦信托提高政治站位,始終以“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為行動綱領,以維護投資人的利益為首要目標,積極尋求資產的多元化應對和化解路徑。
01 “白衣騎士”?
2021年6月,廣東佛山順德區大良鎮,陰雨綿綿。因遲遲未能繳清47.37億地價款的恒大,正面臨被收回該土地、并同時罰沒6.47億元定金的困局。
求援中的恒大,風雨飄搖。
半年后,終于等來了接盤方。該地塊持股51%的五礦信托浮出水面。2022年1月15日,五礦宣布接手恒大49%的股份,100%持有大良項目。
昔日溢價46%的地塊悄然易主,現場圍擋也全部變更為“中國五礦”。


恒大大良項目圍擋已更換
這不是五礦大舉邁出的第一步,此前與此后,動作連續不斷,均只是序曲。
2022年1月26日,由恒大童世界100%控股的廣州文旅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完全落入五礦的資產包。帶債改嫁的,不止恒大的項目,包括泰禾、陽光城等風險房企的資產,五礦皆來者不拒。
1月25日,陽光城全資子公司深圳市陽光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100%,轉讓給五礦信托,進行讓與擔保;陽光城東莞公司所持有的項目,其購房尾款提供質押。
此外,寶能、新力、花樣年、奧園、藍光等已暴雷房企,五礦信托都曾為其提供融資服務。
對此,五礦信托對外稱:面對風險房企的項目,五礦信托提高政治站位,始終以“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為行動綱領,以維護投資人的利益為首要目標,積極尋求資產的多元化應對和化解路徑。
并表示,“經過反復論證,我司認為通過獲得項目公司全部股權及管理權,推動項目正常化運營,是當前解決恒大項目問題的最優方案。”
02 緣何五礦?
1950年4月,五礦總公司前身之一的中國礦產公司成立。經過四十余年發展,1992年,在與南巡講話同年的重磅年份,中國五礦集團正式獲批成立。
近日在市場上身影頻現的五礦,既有五礦地產,更為活躍的則是五礦信托。
據官網顯示,五礦集團以金屬礦產、冶金建設、貿易物流、金融地產為“四梁”,礦產開發、金屬材料、新能源材料、冶金工程、基本建設、貿易物流、金融服務、房地產開發為“八柱”,“四梁八柱”構成了五礦集團的業務體系。
注冊地為青海省西寧市的五礦信托,是五礦集團旗下的專業從事信托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其股東為五礦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寧城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股比例為78.002%、21.204%、0.794%。
被寄予厚望的五礦,當面對風險出清需求時,維護投資人利益,尋求化解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2022年2月25日,恒大再度發布公告,恒大集團與光大信托和五礦信托簽訂合作協議,出售4個項目公司股權予光大信托和五礦信托。
其中,信托機構的職責在于,接管項目公司的運營管理,向項目公司投入資金以保障項目后續開發建設及保交樓。
以此為例,信托結構的介入,可以讓恒大收回項目前期投資款約19.5億元,化債約70.1億元,這對于其他項目的保交樓及債務化解工作都具有積極作用。
對于地產信托頻繁接盤動作,一種聲音認為:為了保復工和保交樓而在政府協調下,以封閉資金管理的形式新進地產項目公司來盤活項目,因為信托有著更為靈活的進入方式來解決項目達不到銀行資金進入的條件。
另一種聲音則稱:地產信托之前已經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脫身,只能接盤項目并設法盤活項目以保證信托資金的安全。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鳳凰網風財訊,五礦信托此時頻頻出手,除了響應監管部門的號召,積極下場盤活一些遭受流動性危機的房企的優質項目,有其主動作為之外,可能更多的旨在盤活之前自身參與的一些房地產融資項目,尤其是一些信托型的明股實債項目
就后者而言,在項目出險而無法還款的情況下,信托就成了真的股東,也只有設法盤活項目才能解決自我脫身的問題。
換句話說,當昔日的融資方地產公司已經無法自救,那么信托公司只能親自下場,去完成剩余工程,保障交房。
畢竟,只有交了房,信托公司才能拿到預售資金監管賬戶里的錢,拿到錢才能保證投資人的本息兌付。
可以預見的是,五礦的收購名單仍在陸續增補,而這,僅僅是開始。

02 光鮮背面
事實上,在五礦信托高歌猛進的同時,地產信托的行業現狀卻不容樂觀。
房地產與信托,好比一條齒輪上連續咬合的兩部分,一面房地產債務風險蔓延,那么另一面,地產信托也隨時會“掉鏈子”。
數據顯示,2021年,共計披露風險項目282款,涉及金額達1495.18億元,其中房地產信托全年違約規模達917.11億元。今年1月,信托違約事件13起,房地產信托違約涉及金額達55.79億,排名第一,成為重災區。
信托行業的流動性風險與房企的流動性風險,幾乎是同步而來。今年2月23日,用益金融研究院在研報中指出:從信托行業流動性來看,未來3年信托產品到期規模分別為3.8萬億元、3.37萬億元和2.01萬億元。
對于五礦信托而言,也同樣上演一邊刮骨療傷、一邊蒙眼狂奔的戲碼。
2021年11月,五礦信托以股份合同糾紛為由,起訴藍光發展,不過,暴雷后的藍光發展卻以“躺平”來應對,令五礦信托陷入被動局面。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五礦信托相關司法風險有999+條,自身的麻煩可以說剪不斷理還亂。

2021年,五礦信托全年營收51.93億元,與上一年基本持平。凈利潤23.61億元,同比下滑15.19%。
另據五礦集團官方發布,2021年五礦集團全年預計營收突破8000億,全年經營性現金凈流入預計447億元,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10%。
依托母公司五礦集團的強力支撐,五礦信托在房地產行業虧損的錢,或許并不足懼。
那么,五礦,是帶頭為行業出清風險的白衣騎士嗎?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扒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五礦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