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陳喜兒
面對拉鋸戰式的疫情,人們對居家辦公的適應能力也越來越強了。“哪怕是做最重的資產交易(賣房)的,也能發揮出十八般應對的武藝。”在風聲鶴唳的房地產行業,仍然堅守的一線地產人展現出了空前的智慧和勇氣,也勾勒出這段特殊時期的底色。
01丟失的五月?
從4月中旬開始陸續封控,到6月6日恢復堂食,北京商業重啟再見人聲鼎沸時,做了14年經紀人的于洋感覺生活有了很大不同,似乎又沒有什么不同。
“在巴溝那邊做過兩年,后來到西三環附近,就沒有離開過。”聽說要采訪他,于洋開門見山分享起了自己的經歷,并表示從業十多年來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在三環邊上買套房”。
“丟失的五月?不存在的。”于洋毫不猶豫地否定了這樣的設問。“過去人們把北京城比作一張大餅,一環扣一環,現在這個說法還是相當恰當。”于洋說,三環以內的抗跌性,不會因為疫情受太多影響。經歷了2020年的疫情封控之后,當時有一小波下降,“因為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嘛,市場會有恐慌,但后來還是反彈了。”
封控期間的某中介門店
解封后的某中介門店
于洋對今年后市的預期充滿信心,“今年再來封控,其實都適應了。只是短暫抑制了需求,但買房、換房意愿沒有消失。”
于洋所在的中介公司,也有新房代理業務。他打開了新房合作頁面,向我們展示了246個在售的新房,每個樓盤的位置、價格,都一覽無余。“疫情期間不方便帶看,可以先從我們這里了解,做好準備。”于洋說,過去十幾年也積累了不少老客戶,現在可以通過他們和售樓處連線,視頻看房;等解封后,再去實地看。
對三環內的自信,是基于二手房交易的穩定。于洋說,讓市場擔憂的,是學區、配套均不成熟的五環、六環區域的房子。“遠的區域,漲得快,降得也快。本身供應量也大,所以受疫情影響的基本是在五六環。”
02減掉了十分之一的體重
和于洋的淡定不同,劉松濤負責銷售的恰恰是位于五環外六環內的新房項目。
5月12日晚,北京市住建委下發了防疫通知,要求售樓處、經紀機構和租賃企業門店暫停現場營業。當通知發到工作群里時,劉琳說自己“第一時間有點慌神”。
“有些客戶就差簽合同了,時間就是金錢,封控一天就晚一天回款,封控一個月,就晚一個月。”劉琳說當時的感受是,“無形中增加了不確定性——萬一客戶不買了呢。”
短暫的慌亂之后,劉琳把項目資料帶回了家。“大概是從5月15日開始的吧,每天早上我在群里招呼大家起來做運動。”
“小區封控了,不能下樓,那就爬樓梯。我們樓三十層,我住在15樓,我每天上下跑十幾個來回。”不僅如此,劉琳還申請去做社區志愿者,負責給做核酸的鄰居們采集身份證信息。“我也想不到,有一天會有這樣一段特殊的經歷,也算是一種收獲吧。”
右一為變身“大白”的項目營銷總
居家期間,劉琳還借助媒體平臺,進行了好幾場“看”房直播。比如,通過連線值守案場的工作人員,進行項目講解。“疫情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直播常態化,即便不能立即促成成交,但提高項目影響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效果十分明顯。”
在房山的某央企項目,銷售員吳偉也有類似的心理波動。“剛開始肯定不適應,但很快調整過來。居家期間,堅持運動,比如跟著劉畊宏健身,該干嘛干嘛。等解封了,項目的價格也不會降,買房的需求依然在。”
吳偉頗為自豪地說,“居家了一個月,減掉了20斤。我原來190斤,現在170!減掉了十分之一個我。”
隨著生活節奏慢下來,銷售節奏也“慢”了下來。“這樣的狀態,未必是壞的狀態。”吳偉這樣說道。
在大興的某民企項目,林小迪則表示“影響不大”。按住建委的通知停業了三天,之后就慢慢都開放了。“房產銷售很多也是區域性的,這一輪大興未受太大影響。”
林小迪笑著說,“剛開始也是忙著考慮要不要囤菜啊,可能都顧不上買房啊賣房了。但最終還是相信北京,疫情很快就控制住了,生活秩序也很快得到了恢復。”
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北京市住宅新增供應2164套,環比下降80%,同比下降42%;成交2920套,環比下降29%,同比下降30%;成交面積36.8萬㎡,環比下降24%,同比下降27%。而與之相反的是,成交均價58559元/㎡,環比持平,同比上漲9%。
從數據來看,疫情反彈,售樓處正常接待受到影響,對成交規模的影響顯而易見。不過,隨著陸續解封,市場又穩穩回到原來的位置。
據6月份第一周數據(5月30日—6月5日),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普通住宅+別墅)成交低位反彈,共成交555套,環比前一周上漲43%;成交金額44.53億,環比前一周上漲73%。
03等待中的河北
距北京50公里外的河北廊坊市,卻顯然沒有那么從容。羅宇是河北某房企的高管,因為五一期間從石家莊回了一趟廊坊的家,剛巧遇上封控,就一直居家辦公。
羅宇告訴風財訊,他所在的企業在石家莊、唐山、廊坊、衡水等地均有項目。五月份石家莊沒有出現疫情,整體并不受影響。“售樓處正常營業,本地客戶正常買房。”羅宇說,北京、天津的客群就少了。“投資客少了,這個現象在前幾年就顯現了,主因并不是疫情。”
“河北幾個城市和前幾年差異不大,比較不樂觀應該是廊坊。”廊坊是羅宇的家鄉,雖然在石家莊上班,但家人都在廊坊生活。“廊坊怎么說呢,隨著兩大頭部房企日子不好過,廊坊的房地產可以說處于‘躺平’狀態。”羅宇說,疫情之前,廊坊的房地產市場就不好,今年初到五月份陸續爆發的疫情,只是在“傷口上又劃了兩刀”。
不過,羅宇也說“疫情期間也有成交的,是在唐山的一個項目。”疫情之前,意向客戶初步了解了項目,疫情一來,很多小區封控了,銷售員自發給客戶送蔬菜禮包、生活用品。“當疫情來的時候,人性其實就發揮了光芒。無論是房地產從業者,還是其他任何行業的從業者,此時此刻,只是一個普通的個人。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才能顯示出真正的價值。”
羅宇告訴風財訊,作為企業,往大了說是彰顯社會責任;往小了說,也意味著后疫情時代,人們需要更人性化的服務。“這些都是疫情帶給行業的思考。”
往年的五月開始,天氣轉熱,作為北京后花園的河北文旅項目隨之進入傳統旺季。今年京津兩地反彈的疫情,讓這份期待落了空。一名秦皇島項目的銷售人員不禁感慨,“沒有北京人的秦皇島,缺少了靈魂。”
羅宇告訴風財訊,疫情對文旅項目的沖擊,顯然不是區域性個案。“全國都差不多。”
04搶收中的天津
毗鄰的天津,這兩年也在疫情中“起起伏伏”,自5月中旬開始又一次接受了封控的“洗禮”。某國企房產銷售員小趙說,“隨著天津按下暫停鍵,售樓處也暫停開放了。”
不過,對于天津人來說,“天雖有不測風云,但是樂子還得咱自己找”,“疫情之后,該吃嘛吃嘛”,什么也不能阻擋天津人的樂呵。小趙說,居家辦公期間,“焦慮也會有,但還可以居家做劉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啊。”
5月29日,天津宣布實現社會面清零;6月2日,各個區陸續宣布有序恢復部分場所運營,天津趕在端午節前夕恢復了“煙火氣”。
小趙告訴風財訊,售樓處恢復接待的第一天,就開始忙碌了。“都在搶節點,趕在半年報之前再搶收一波。”相比五一期間,整體節奏有所放緩,“不過也不能急”。小趙表示,天津目前還不流行線上直播的方式,一是因為國企流程較為繁瑣,二是天津人買房還是喜歡直接到現場。
數據顯示,天津疫情過后的端午假期單盤平均到訪57組,認購3.5套,轉化率相對平穩為6.1%,是近兩年最冷的假期樓市。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到訪認購轉化率呈現上漲的趨勢。
一位在天津多年的從業人員分析,疫情之后,購房者會更加理性,更加看重開發商的品牌和資質,但“該買的還會買”。而一些有資金顧慮的客戶,肯定會謹慎,尤其是受到疫情影響比較大的行業的小老板們,對現金流會更加重視。
即將到來的6.18,“很多房企都會拿出更大的優惠力度”。對小趙而言,如果能在6月份實現“搶收”則是她最大的期待。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扒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特寫:疫情下的地產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