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神鎮的貓總
來關注兩宗交易,一宗是杭州濱江接盤陽光城的眾泰小鎮項目,股權交易對價是56.32億元。
陽光城并不能從交易中獲得現金,股權交易款將對沖陽光城對中融信托債務33億元,以及陽光城對濱江集團債務23.3億元
此外,陽光城對交易項目公司有近15億元債務,將得到豁免。也就是說,濱江集團的總代價將高達71.3億元。
去年7月底,陽光城以61.42億元代價,從國資公司手中接盤眾泰小鎮。更早之前,國資公司以40億元在破產重整中獲得該項目。
從破產重整到國資接盤,再到陽光城接盤后轉賣還債,生動體現了土地資產的價值裂變,以及地產商各種融資騰挪。
與許家印不賤賣資產一樣,眾泰小鎮資產價值也絕不能主動降低,這中間牽扯著各方債務與利益,必須負重前行。
這宗交易看似是各方保全自我,而進行的資產騰挪,但濱江怎么看都像肩負著重要使命,有著逆勢擴張的沖動。
與之前在杭州闊綽拿地一樣,濱江擴張底氣,來自于對市場、政府的熟悉,以及來自金融部門的支持。
濱江的風險偏好,得到了某種程度的修復。
另一宗交易尚未被證實,但卻十分具有風向標意義,即兩家深圳公司組成的聯合體,接洽深圳融創冰雪城項目。
2020年底,融創聯合珠海華發以127.1億元拿下冰雪城地塊,融創擁有該項目51%股權。隨著融創陷入現金流危機,這個項目同樣陷入僵局。
與陽光城交易一樣,融創冰雪城項目是塊優質資產,目前也沒有顯性債務,如果順利出售,意味著融創將得到現金流,收購方將得到優質資產。
這一切的前提是收購方不壓價,以及看好后市。
無論從市場角度,還是從紓困角度,深圳公司聯合體如果得到各方支持,都有動力推進這一交易。
一家房企巨頭現時否認接洽這宗交易,透露出風險偏好的謹慎。當然,這是一宗很有可能推進中的交易,只需等待最終買主的出現。
目前房企融資壓力舒緩,但又面臨更加嚴重的銷售壓力,萬科前四個月的銷售額同比下降近40%,碧桂園同比下降36.7%,融創同比下降50%。
此前,評級機構預計今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額將下降10%左右,如今這一數字已上調至15%-20%。
也就是說,房企融資壓力得到些許釋放,市場限制條件也開始放松,今年整體市場呈現前低后高的趨勢,但銀行和房企的風險偏好并未完全修復。
此時,如果有一宗不是“保交付”、“紓困”意義的大宗交易出現,將具有完美風向標意義。
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只能繼續等待,就像此前房企扛融資壓力時,一些企業快速陣亡,如今面臨市場壓力,仍有企業將繼續陣亡。
一些抄底的信號也開始出現,如李嘉誠旗下企業在廣州的競地。所有人都知道,需求不會快速全部消失,未來將會有更加穩定的市場環境。
提前是要活下來,所謂房地產新模式,可能第一步便是銷售額的下降。
誰能承受住銷售額最大幅度的降低,誰才可能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好貓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兩宗交易的風向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