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睿和智庫
來源:地產資管網(ID:thefutureX)
專注做好手頭的事,并節(jié)約開支,投資未來。
——《芒格傳》
結合10月27日結束的第23期睿和沙龍,本文睿和智庫嘗試梳理出購物中心數字化的挑戰(zhàn),流量到資產“躍進”的運營法則,并展望了商業(yè)不動產數據資產的未來趨勢。
一、私域流量到數據資產
的三個挑戰(zhàn)
當前,商業(yè)不動產數字化存在購物中心和租賃商戶數字化聯動性差、線上線下難平衡、流量變現難、購物中心內卷化、數字化專業(yè)人才稀缺等多個挑戰(zhàn)。
1、購物中心、租賃商戶數字化聯動性差
目前,購物中心數字化與租賃商戶數字化是不相交的平行線,各干各的。比如,購物中心沒有統(tǒng)一收銀系統(tǒng),無法將會員流量向租賃商戶進行數據反饋。而很多商戶系統(tǒng)和購物中心系統(tǒng)不匹配,無法對接。
2、線上線下難平衡
愛琴海集團副總裁周宇桁認為,通過流量帶來的線上業(yè)績大幅增長的另一面結果是購物中心整體業(yè)績下降。實際原因在于過早透支流量,沒有更多頻次的線下服務。顯然,這不劃算。
當然,線上銷售仍是購物中心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只大力發(fā)展線上零售,就會導致流量消失,這是商業(yè)模型的考量,不單純是技術考量。
3、流量到資產變現難
投入大、回報無法測算,是購物中心目前對數字化的看法,也是第三方平臺在推廣工具、系統(tǒng)時遇到的問題。數據顯示,購物中心PR(公域流量)到CL(超級用戶)的轉化率僅為3.9%。而超級用戶流量變現的比例為95%。
二、私域流量到數據資產
破局六法則
愛琴海集團副總裁周宇桁認為,私域流量的獲取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運營問題,是CRM+客服的深度服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未來可以轉換為企業(yè)的數據資產。
在購物中心私域流量到數據資產的破局過程中,睿和智庫總結出六大法則:
1、定位精準是前提
有嘉賓提出,拿出國內部分購物中心的效果圖,幾乎外觀一模一樣,無法分辨。加上行業(yè)內卷,人才流失,大部分企業(yè)只想吃快餐、掙快錢,甚至在場景打造、服務上越來越趨向同質化。
基于同質化、內卷化現象嚴重的現狀,購物中心必須定位精準。從內卷邏輯看,客群消費需求不太可能在一個購物中心內全部鎖定。
有嘉賓以成都某小型商業(yè)項目為例,其分析周邊客流需求、其他項目競爭優(yōu)勢后,找準了自身與周邊項目的錯位競爭關系,并持續(xù)做好精細化運營,一年時間租金增長2.5倍。
2、權益+IP,做好優(yōu)質內容制造商
基于流量能來回轉換的特點,瑞為信息技術高級副總裁張燦提出流量運營五步法:匯集、聚焦、提純、變現,最后回到社群運營。當然,最終再轉換到線下才是完整閉環(huán)。
未來,購物中心不僅只是提供購物、休閑體驗的空間場,更需要整合營銷資源將其數字化,并持續(xù)生產服務性、創(chuàng)新性內容以及標簽化的IP內容,以其為主線,利用導購、KOL、社群團長(KOC)三個重要參與主體,串聯數字化服務、優(yōu)惠券等權益,吸引消費者不斷到店體驗,打通線上線下。
3、AI+BI等技術梳理場景觸點,驅動流量
瑞為信息技術高級副總裁張燦指出,從流量到資產的沉淀過程中,大悅城涉及12個場景。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兩個:一是loT中臺系統(tǒng)應用;二是設置POS交易系統(tǒng),完成閉環(huán)。當然,沒有AI介入是做不到的。
具體到實際運營中,大悅城通過“一借一還、一增一降”,實現降本增效。降本層面,通過數字化降低運營成本10%,可直接轉化為利潤,進而帶動銷售額數倍增長。增效層面,大悅城在做規(guī)劃設計、招商等決策時,基于會員生命周期的節(jié)點數據分析和流量洞察,而并非只憑經驗和揣測決定。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購物中心要從數據分析中提高服務,創(chuàng)造持續(xù)價值,才能精準完成存量到增量的轉換,增量到存量的遞增。
4、服務設計,令私域流量可持續(xù)
流量如何變成“留量”的服務,愛琴海集團副總裁周宇桁認為,設計是服務購物中心的前端鏈條,可以從空間、場景、服務三個方面來提升。
通過流量持續(xù)為購物中心輸出服務和策劃的概念,是流量運營的重要突破點。有嘉賓舉例,在做某商場場景打造時,可以眾籌潛在消費者的標本梧桐葉,表示未來會陳設在商場角落,提前種草項目。
再比如,重慶光環(huán)購物中心基于沉浸式體驗的熱帶雨林服務設計,雖成本較高,但可以引進持續(xù)流量,形成數據沉淀,積累了一大批會員。
愛琴海集團副總裁周宇桁認為,服務設計上要以多業(yè)態(tài)、可持續(xù)、創(chuàng)新性的內容為主。
而針對深度會員(消費多,社群活躍高的會員)的服務是最為重要的。關于多業(yè)態(tài),有嘉賓提出可以嘗試跨界運營書店,同時在書店內引入餐飲、咖啡、盲盒等多元業(yè)態(tài),增加營收。
5、注重用戶體驗,實現“三個爽”
用戶體驗和感受是購物中心運營的核心,如果用戶感受不到時,做私域也好,做服務體驗也好,都是徒勞。
購物中心要讓用戶做到三個爽:看得爽,買得爽和用得爽。比如,針對免費會員卡并不能有效活化前期積累的會員的現實,部分購物中心提出付費會員的產品權益,引消費者為服務溢價買單。這正是“用得爽”的具體措施之一。
6、全渠道流量數字化
購物中心的本質,是基于線下流量的生意,立足于“經營客流”。針對線上線下如何控制平衡的問題,瑞為信息技術高級副總裁張燦提出了大B(mall)+小b(品牌)+c(客戶數據)到C(客戶)的全渠道全流程打通概念。
以大悅城為例,其通過天網和地網兩網,以及三循環(huán)聯動實現。天網是流量聚合網絡,可以將線下流量進行數據分析,使線上會員對應線下,線下會員通過線上購買的過程。而地網是深度運營網絡,要通過內循環(huán)實現聯動。
大悅城通過相關管理工具進行數據賦能,根據消費者年齡、性別、衣著、RFM(最近一次消費、消費頻率、消費金額)等指標進行分析,滿足消費者相關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線上線下結合時,切記不要自己搶自己的生意。有嘉賓指出,通過一套團隊負責線上線下的消費者觸達與交互更為合理。當然,線上選品、活動頻次、分發(fā)渠道都非常重要。
三、商業(yè)不動產行業(yè)數字化趨勢
商業(yè)不動產行業(yè)生態(tài)鏈條很長,參與者眾多,2021年新開業(yè)購物中心達1400多家,存量壓力大,競爭激烈。而另有數據顯示,中國購物中心零售總額與發(fā)達國家差距為10%~12%。未來行業(yè)將呈現持續(xù)出清態(tài)勢,企業(yè)要么被淘汰,要么嘗試進行業(yè)務跨界與探索,以求破圈。
未來,商業(yè)不動產行業(yè)數字化呈現四大趨勢。
第一,數據使用將更加合規(guī)。9月1日起實行的《數據安全法》對購物中心數據合規(guī)性要求很明確,涉及到人臉識別、消費者隱私數據的使用問題,都會面臨比較大的挑戰(zhàn)。因此,需要有新技術和解決方案,更好地幫助購物中心規(guī)避使用數據合規(guī)性的問題。
第二,數據資產運營,是系統(tǒng)性工程,除去技術手段外,還有商業(yè)規(guī)則以及市場接受程度。數字化要從源頭開始,比如設計、底層技術支撐,唯有全鏈條系統(tǒng)數字化,行業(yè)才能離數字化更近。
整個運營過程中要看數據資產積累的量級和積累時間。有了數據采集和技術感知以及針對性服務之后,購物中心的全維度數據都可以變成資產(有形或無形)。
第三,購物中心與品牌商家數字化逐步實現協(xié)同。目前,部分頭部購物中心已經在探索合作、自營等新型業(yè)務模式。系統(tǒng)的數字化轉型必須圍繞業(yè)務規(guī)劃考慮可行性。如果純粹以傳統(tǒng)租賃模式來做,很難達到預期。
第四,商業(yè)地產計租從1.0時代的面積、銷售業(yè)績迭代到當今的3.0時代——客流計租。 但有嘉賓仍堅定地認為,5年內實現客流計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是由商業(yè)模式決定的。
具體來看有兩個原因:
(1)“客流計租”方式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客流量如何計算等。其需要有實現精準客戶流量機器路徑識別的AI模型,建立“Mall-店鋪”租賃的收益模型,識別O2O消費轉化信息,這些都需要足夠的算法能力作為保證。
(2)購物中心和商家的地位博弈問題。雙方根據流量獲取的價值不同,難以尋找到客觀平衡。比如,有些商戶銷售收入主要依賴線上渠道,實體商鋪主要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體驗產品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扣點分成的租金方式就無法讓購物中心收獲應得租金。
另有觀點認為,“客流計租”的方式對商業(yè)實體來說是一個革命性方向,以租金為主到以租金和流量為主是未來。但其作為To B的市場創(chuàng)新,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地產資管網”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