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融二叉樹
來源:金融二叉樹(ID:jinrongerchashu)
“金融二叉樹定位于專業的資產管理領域原創與分享平臺,提供市場熱點解讀、案例及實務操作分析、業務交流資訊等專業信息。”
新基建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近年來我們經常聽到這個概念,尤其是近兩年物聯網、5G、人工智能的推廣,但是這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中央經濟會議上就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建設 。2020年6月,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范圍,提出“以新發展理念為前提、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打造產業的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設施體系”的目標。
一、新基建包括什么?
2020年4月20日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二、新基建發展概況
近幾年基建投資仍以傳統基建為主,傳統基建投資占總比超過80%。
2020年,中國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為70.1,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重點領域投資規模約1萬億元人民幣。廣東、江蘇、北京的新基建競爭力指數在80以上,浙江、福建、上海、山東、河南、安徽、四川的新基建競爭力指數分布在70到80之間,其他省份的新基建競爭力指數均在65到70之間。中國新基建競爭力較強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長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物聯網行業規模達萬億元,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達3萬億元;衛星互聯網進入了與地面通信系統互補合作、融合發展的寬帶互聯網時期,朝著低軌化的方向發展,在軌衛星數量居世界前列;人工智能、區塊鏈已從概念進入落地應用階段,專利申請數量均位居世界首;云計算、數據中心市場保持高速增長,企業上云深入推進。(數據來源于《中國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白皮書(2021年)》)
下面主要來看新基建發展比較快的幾個領域:
01
通信網絡-5G快速發展
2020年是5G快速發展的一年,截至年底,新增5G基站58萬座,累計達到了71.8萬個,5G的連接數超過了2億,居全球首位,工信部宣布在2021年中國將再新建60萬個5G的基站。
02
互聯網-“萬物互聯”
202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1.7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9164.8億元。物聯網一詞在2005年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物聯網的“究極形態”就是達到所謂的“萬物互聯”,只要有需求就可以“連接萬物”。物聯網也帶來了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變革,從工業互聯網到衛星物聯網,從制造業互聯網到農業互聯網,從交通聯網到醫療聯網,物聯網逐漸應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有效和便捷。
03
算力基礎設施快速發展
2020年,我國計算市場保持高速發展,整體市場規模達到了1781億元,增速超過33%,私有云的市場規模也同樣持續擴大,增速平穩,去年達到了791.2億元,同比增長22.6%。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保持平穩增長,產業規模達到了3031億元,同比增長15%。(數據來源于《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
04
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礎設施
(1)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智能交通將信息、通信、傳感等技術結合5G、人工智能等綜合運用于交通上,智能交通基礎設施主要應用于城市智能交通、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和其他相關領域智能交通。20年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市場規模超過1600億。
(2)智慧能源基礎設施
智慧能源是基于物聯網、5G、人工智能、計算機等技術,對能源進行優化配置,從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2016年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推動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與能源行業深度融合,促進智慧能源發展,提高能源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水平。
2006年到2020年,風力發電裝機由207萬千瓦增長到2.8億千瓦,增長了130多倍。太陽能發電裝機由2011年的220萬千瓦增長到2.5億千瓦,增長了115倍。202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新增裝機創歷史新高。
三、PPP ABS助力新基建
PPP模式現在已經成為基礎設施融資的主要模式之一,我國政府在各個行業廣泛推廣PPP模式及合同能源管理等綠色金融模式。而新基建的發展也伴隨著大量的融資需求,但同時新基建的性質,決定了很多傳統的融資方式不能很好的適用,而PPP資產支持證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優勢則非常明顯。
下面我們以智慧停車為例,來看一下PPP資產支持證券在新基建領域的應用。
智慧停車項目是“互聯網+”在市內交通基礎設施上的應用,可以解決停車難、停車亂的問題,而這一問題亟需解決,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2020年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28087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748萬輛),比上年末增加1937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4393萬輛,增加1758萬輛。民用轎車保有量15640萬輛,增加996萬輛,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4674萬輛,增加973萬輛。(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一線城市數量增長更為明顯,汽車數量已臨近飽和,尤其是節假日外出,找不到停車位早已成為日常。智慧停車項目的運行實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BOT和TOT模式是停車場PPP中重要的模式,其中采用BOT模式的占絕大多數。停車場PPP項目周期較長,一般為10-30年;大多數項目采用使用者付費或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兩種付費機制,只有少數項目采用政府付費作為回報機制。
四、綠色ABS助力新基建
以智慧交通和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為例,綠色ABS都有廣泛的應用空間。而智慧交通和智慧能源又可以與碳中和概念更好的結合,尤其是能源市場,以電力市場為例:
電力項目涉及很多可再生資源項目,例如:核能、水電、太陽能、風電,這些項目受到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雖然近兩年核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的電量穩步上升,但目前我國的電力結構仍以火電作為主導,2019年,我國發電量中,火電占68.9%。從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看,還處于電力轉型的初步發展階段,而電力系統是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管理的基礎,電力行業又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具有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綠色金融在電力行業的應用具有戰略意義。而綠色ABS也在早在電力市場得到了應用和發展,截至目前成功發行5單電力市場綠色ABS,發行規模40.78億元。
以電力市場為例,我們來看看綠色ABS的關注要點:
(1)“綠色”的認定
上一段詳細的介紹了電力市場綠色項目的認定,在選擇發行綠色ABS時,首先要確定,綠色ABS屬于交易所監管問答中三種模式的哪一種,確定了具體模式后,著重關注所選模式的審核要點。
(2)《購售電合同》的合同期限
要確認基礎資產所涉及的《購售電合同》效力持續有效,且不存在限制條款。
(3)《并網調度協議》真實有效
要確認基礎資產所涉及的《并網調度協議》在協議雙方未對協議過程提出異議時持續有效,能夠覆蓋專項計劃存續期間。
(4)核查相關資質批復是否合法合規、有效
1)所涉電廠是否有尚未辦理與地塊相關的房地產權登記、施工許可證等手續。
2)基礎資產所涉及的電廠是否具有完整有效手續,包括但不限于:立項文件、土地文件、環評批復、竣工環保驗收、售電合同等。
3)所涉基礎資產項目是否被納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
4)基礎資產現金流是否包含地方政府補貼。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金融二叉樹”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新基建背景下基礎設施ABS該如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