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好貓
來源:好貓財經(ID:haomaocaijing)
如此聲勢強勁的調控政策下,中國房地產企業不可能不思考:行業到頂了嗎?
盡管早在2013年,萬科就喊出了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盡管郁亮前年還在說“我們找不到一個像房地產一樣賺錢且前景相當的行業”。
地產標桿的大旗從萬科傳遞到碧桂園,后者2020年年報顯示:
2020年,碧桂園實現總營業收入4629億元,毛利潤約1009.1億元,凈利潤約541億元。
同比有所下降,原因主要來自于因疫情影響結轉收入滯后、銷售利潤率下降,以及農業、機器人等新業務的前期研發投入加大。
碧桂園沒有放棄努力。
在毛利率只有21.8%的情況下,通過節約營銷費用、行政費用,以及匯兌收益,碧桂園凈利潤率仍然達到11.7%,與2019年幾乎持平。
營銷、行政、財務三項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從7.2%下降至6%,可見碧桂園的所謂“一率五力”改革頗有成效。
高處不勝寒,身在“山頂”,作為龍頭房企必須把風險控制在絕對安全范圍之內。而“三道紅線”、“限價限貸”的政策下,房企最大的壓力在于:
不能冒險通過增加負債,去推動地產規模繼續發展。
截至2020年末,碧桂園有息負債3265億元,同比下降431億元;同期貨幣資金下降848億元至1836億元。
在總權益增加384億元的情況下,碧桂園的凈借貸比率55.6%,處于行業低位。
這樣的數據,還原到實際業務中,可以這樣闡述:
2020年開始,受疫情影響,疊加限價、“三道紅線”調控因素,碧桂園銷售額增長放緩、利潤率階段性下行,同時難以獲得增量資金推動規模發展,還必須逐漸將負債減少,順應監管和行業變化。
當然,這句話適合絕大部分企業,這是一個行業的拐點。
如何應對這種局面?從實際行動來看,碧桂園采用了一些策略。
首先是高質量穩步增長,以目前的高土地儲備,以及每年合理補充儲備,碧桂園有信心未來三年保持權益銷售額10%的增長。
另一個銷售額增長來源,是憑借綜合實力增加自身市場份額。碧桂園目前財務狀況穩健、對中低線城市熟悉度,以及管理架構的調整,足以支撐份額增加。
其次是降本增效,行政、營銷、財務費用的降低,初步顯示出碧桂園公司改革行動的成效;
再次是新業務的發展,建筑機器人旨在通過科技力量降低房屋開發成本,產業鏈上下游的投資,也是希望協同主業發展,農業則是面向業主以及未來生意模式的探索。
碧桂園總裁及執行董事莫斌強調:“建筑機器人會逐步地進入批量生產,有信心建筑機器人在明年可以盈利。而機器人餐廳也開了80間,亦有信心在明年也全面實現盈利。”
還是郁亮那句話,行業進入白銀時代,并不是就說白銀不值錢了。
整個中國商品房銷售規模無論是17萬億元,還是有戰略家預言的20萬億元,明顯的天花板已經看到了。
殘酷競爭已經開始,如何讓企業不在競爭中落敗,再沒有了金融杠桿、土地紅利、房價暴漲這些因素遮掩。
戰略布局是否得當,精細化管理是否真正實施,結果將全面體現在財務報表之上。2020年的財報證明,碧桂園已經開始適應新時代的競爭。
碧桂園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仍然高達350.2億元,上市公司的靜態市盈率也僅有4.42倍。
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對公司的最新寄語是“征途漫漫,唯有奮斗”,他通過增持股票釋放對未來的信心。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好貓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房地產摸到山頂后如何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