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婷婷王
來源:風財訊(ID:fengcaixun)
7月5日,藍光發展(SH:600466)發布公告稱,公司總裁遲峰、首席財務官歐俊明辭職。董事長楊武正兼任公司總裁,楊偉良接任公司首席財務官。
公司監事會主席王小英請辭,公司助理總裁康龍接任。
目前卞宇、陳磊則仍留任藍光,分別負責營銷、運營和資金等事宜。現今以楊武正為核心,已經是幾乎全新的班底。市場的確需要一些時間去觀望和驗證。所以即使遲峰離職的消息,提前了幾天釋放,還是對持續向下的大陰線,沒有什么抵擋效果。據風財訊小道消息,半年時間,藍光發展在四川區域完成了基礎目標的約60%。據稱基礎型目標是110億,沖刺型目標158億。若下半年供貨充足是可能完成沖刺目標的,這算是一個好消息吧,證明藍光地產仍在積極去化回款。近期,藍光發展不斷襲來的利空消息,主要來自評級機構和債市行情。例如7月5日東方金誠、中誠信國際將相關藍光債和主體評級由AA分別下調至BBB和A;此前已有多家境內外評級機構對藍光債和主體評級,給予降級或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債券方面,市場盯得最緊的是藍光發展即將在7月到期的16億、9月到期的15億,是否能在實質違約保證期前償還。近期藍光的境內外債券幾乎都出現過較大的價格波動,一如資本市場看藍光的心態——有看跌撤離的、有抄底險入的、有持票觀望的。
在博弈面前,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當時從消息源得知藍光發展當時和成都ZF在博弈,尋求幫助,因為資金有些問題。卻難料,這一次的資金問題,是觸發了“連鎖反應”,一家家金融機構或提升風控、或降低額度、評級,成了資金流轉的大問題。如今,“舍棄上??偛俊钡南⒃倨穑雌饋碛行安┺淖兦缶取钡囊馕丁嶋H上,博弈依然無處不在。有業內人士透露,無論藍光托人找,還是企業自己找來,和藍光談收購的企業不下十家。有一些企業開價很低,藍光是沒有同意的,并非沒有考量,也沒有到見錢就賣的地步。但藍光的貨叫高價也難,因為缺乏一二線核心的土儲,并且明股實債比例太高,這些都是隱形成本,有些股債還無法算清,推高接盤風險。“不會甩賣資產”依稀記得楊武正在第一次投資者會上說的這句話,并非不會賣,而是不愿意甩賣,“博弈”始終存在。賣方買方,都希望有一個體面的結果。
藍光發展的收場,能否體面?
換一個角度,對比上一家破產的房企三盛宏業的暴雷路徑——投資過大、主業喪失盈利能力→資金短缺,債券等金融產品違約,拖欠員工供應商薪資→項目大面積停工→實控人逐漸失去對旗下公司的控制權→資金被AMC監管、實行重組→法院執行拍賣...可以發現,藍光集團目前處在第二階段,即資金問題爆發、公司緊急處理資金危機的階段。當下行情,如果價格到位,房子似乎久有市場,和債券一樣,并沒有能不能買,只有什么價格買。關鍵還是在于博弈二字,賣方在估、買方在看。但也應該注意,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對風險控制,空前重視,不僅中小企業,甚至城投、大企國企都需要謹小慎微。藍光發展這個上市平臺,最壞的結果是退市(自然退市或被動退市)。自然退市之前是ST,再前一個階段是連續虧損兩年。至少從規則而言,藍光發展距離這個終點,還有較長一段時間。老股民可能還記得,600466這只票,在被稱為“藍光發展”之前,叫做“迪康藥業”,迪康從戴上st的帽子、接受立案調查、股權資產拍賣、重新換主,經歷了8年。試想,靴子真的落地了,常規意義上,該散的人和物會散掉,該還的錢終究會以拍賣、以資抵債等各種方式還上。例如,目前部分包含藍光債的公募債基金,已經觸發“側袋機制”,投資人可以不等正常贖回,債券處置后直接兌現退錢。雖然,資本市場上,也曾出現過逃廢債、債轉股等操作,但監管層對這些操作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看到了最壞的結果,再回頭來看一看如今風暴眼中的藍光集團,距離這些結局,還有一段路。在藍光發展的前面,找到了國資委幫助的華夏幸福;找到了世茂和萬科做戰投的福晟國際和泰禾;在國資委、戰投和實控人間博弈的蘇寧控股...都還沒有明確結果。
還有一些路線和可能性,藍光可以試著走走。
面對越來越頻繁的企業暴雷,風財訊君油然生出一個問題——
懸崖上的企業,該給予善意嗎?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扒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藍光遲退楊進真正的“深度博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