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洛洛楊
來源:大話固收(ID:trust-321)
大約一個月前,我聽到有人很大的聲音吵架。說是“吵架”,其實也只聽到一位中年女士夾雜著憤怒的罵聲,但是由于這位女士聲音很大,持續的時間很長,一個人也吵出了一群人的架勢。
因為她一直強調自己“虧了好幾百萬”,我還以為是遭遇了什么金融詐騙,特意關注了下。后來她又吵了幾次,我才漸漸從其他人的嘴里拼湊出了她的故事。
兩三年前,伴隨著房價蹭蹭蹭漲,本市有一個小有名氣的房地產開發商加快了擴張的步伐,步子邁得大了之后,資金壓力有點緊張,銀行等金融機構感覺不對勁,也不愿意再借了。
但之前借的還是要還啊。這家地產商的老板就開始發力自己的富人朋友圈,通過承諾短期、高息的方式向朋友們借錢,這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挖民間借貸的墻角去補金融機構的窟窿,后果其實可想而知。這家小地產商用這種方式續命沒多久,還是還不上錢了。
這位女士作為債權人之一,趕緊起訴了地產公司。由于是涉眾案件,法院做了大量協調工作,最終地產公司給了一個“二選一”的方案:要么,保留現有債權和利息計算標準,接受地產公司展期后慢慢還;要么,接受一些還沒賣得出去的房子(主要是商鋪之類),以房抵債,拿了房子后債務一筆勾銷。
這位女士和她的代理律師溝通后,可能認為房產質量太差,選擇了債權展期,而同期維權的債權人有的選擇了以房抵貸的方案。
大概一年之后,這兩個方案的差異真正顯現了出來——這家房地產公司因為債權人申請而破產了。
一旦破產,這位女士的債權沒有任何抵押,只能作為普通債權,和其他普通債權人一起在破產程序中受償。據她估計,等清算程序走完,能拿回來一成就要謝天謝地了……而如果當初選擇了拿房產,少說也能收回五六成的。
她“吵”,是想通過推翻之前和律師的代理關系,來否定自己對于償還方案的選擇。但是顯而易見,地產公司資產已經由管理人全面接管,此刻要拿無異于虎口奪食,這條路沒辦法走通。
弄明白前因后果后,我心里一驚:
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地產商的一系列決策,何嘗不是近些天鬧得轟轟烈烈的某500強地產公司的縮影;而這位女士的遭遇,很可能就是某大項目的投資人未來經歷的一種預演。
這位女士的故事至少有一點啟發:
現在看上去價值差不多的債權和資產,甚至債權數字更高——例如850萬債權和800萬的房子,假如真要做選擇,盡量選資產。
因為一旦進入破產重整或清算,或者一些調解和解程序,債權價值很可能大幅縮水;而資產價格畢竟和實體綁定,相對而言價值穩定一些。
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這家公司波及面實在太廣,我個人是非常衷心地希望它順利度過這次危機;但萬一它真的沒能度過去,希望這位女士的故事,該聽到的人不必知道得太晚。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大話固收”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一個悲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