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婷婷王
來源:風財訊(ID:fengcaixun)
首創置業(HK02868)在7月9日宣布退市,一切才剛剛開始。
退市私有化之后,首創置業將成為“首創城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首創集團的孫公司。
雖然這次交易還在等監管部門和股東的批準,不過7月15日,穆迪發布一份公告提示,首創置業的私有化計劃,可能會延緩 “首創集團”的去杠桿化進程,影響程度相對適中。
內部資金購買 削弱關鍵指標
首創集團杠桿受影響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這次首創集團現金要約,以每股2.8港元的價格收購首創置業的所有流通股,利用的是內部資金購買,這將削弱一些關鍵信用指標,比如現金流凈額、負債、“凈債務/EBITDA”比值等。
風財訊注意到,截至2020年12月,首創置業分別占到集團公司綜合現金和調整后債務的61%和53%,“半壁以上”這個存在度,對集團的影響不容忽視。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首創集團的并表現金余額為580億元,調整后的債務余額則達到2300億元。
穆迪同時預測,首創置業私有化交易完成后,2021-2022年首創集團的凈債務/EBITDA略微削弱至8.6倍-8.9倍。
只不過由于這次私有化,交易價格不到53億,其中向少數股東支付的現金約44億元,相對百億級別的現金儲備,首創置業退市這件事本身的花費,對首創集團信用指標的削弱程度,不會非常大。
退市后仍需遵循在岸債券要求
風財訊對比多個板塊公司發現,首創置業作為首創集團的地產子公司,在過去三年內給集團貢獻的EBITDA僅在40%左右。
近年首創集團的環保、基礎設施業務部門EBITDA提高,債務水平可控,在集團信用指標上產生了更高的貢獻率。
這或也是促成首創做出退市選擇的重要原因。
而伴隨首創置業私有化,意味著失去了上市平臺這個股權融資渠道,公司也不再需要遵守證監會的披露要求。
但風財訊注意到,結構上,首創置業仍將是首創集團的一個境內融資主體。
根據發行在岸債券的要求,首創置業在今后還是需要繼續公開披露財務報告,保證一定的信披透明度。
另外值得一提,交易完成后,首創集團對首創置業的所有權,將從56.7%增加到100%。來自集團的“控制之手”,目前落點在首創城發。
這一家成立于6月10日的首創集團全資子公司,目前業務已包括房地產開發銷售、物業管理、酒店管理、物業及旅游咨詢,是對首創置業業務的復制和添加。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扒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