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楊曉懌
來源:楊老師的基建課堂(ID:msyangteacher)
據市場消息,吉林鐵投于昨晚緊急獲得當地銀行撥款,預計很快將完成代償兌付。這使得“城投信仰”依然能夠繼續,保持著市場的不敗神話。
但這件事也為我們帶來許多感觸與聯想:
為何還是選擇代償?
本次產生風險的違約債券是由吉林省大型民營集團”吉林神華集團“發行的17神華01”。這支非公開債券發行于2017年9月,發行規模2.3億元,當前余額0.75億,票面利率7.5%,期限為3年,附第2年末投資者回售和票面利率調整選擇權條款;由吉林市國資委100%控股公司、吉林市鐵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進行不可撤銷連帶責任擔保。
實際上,吉林神華的資金早已高度緊張,此前已出現過兩次面臨違約、由吉林鐵投代償的情況;“17神華01”也早在2019年回售就出現了未按時兌付資金出現違約,后被吉林鐵投分四筆代償。
但是這一次,由于疫情、經濟周期的影響,吉林鐵投已經自身難保,在今年8月已經出現過一次技術性違約。雖然對外宣稱是由于當地銀行手續流程臨時調整,導致資金在當日17點前未完成資金劃付至上清所,“15吉林鐵投PPN002”才發生技術性違約。但從側面也早已說明吉林鐵投、吉林財政的緊張狀態。因此,早前市場對吉林鐵投繼續代償持不樂觀態度,加上吉林神華集團已經積重難返,繼續保持代償似乎并沒有必要。
為何吉林鐵投與當地政府一轉態度、繼續選擇代償?或許這件事的影響早已超出了預期的范圍,所造成的影響已不局限于東三省,而是成為了可能引發城投債新一輪討論的導火索事件。在近期資金面持續收緊的情況下,如果“城投信仰”動搖,可能造成的連鎖反應可能超預期。
因此,在事件發酵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吉林鐵投與吉林政府最終還是選擇了代償。畢竟本次代償的金額并不算大,7500余萬尚在當地政府的能力范圍內;為此擴大輿論與風險,或許得不償失。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出監管層對城投債與政府信用的高度關注;任何危害到信用的事件,都是高度重視、嚴格討論的。
城投還會為民企擔保嗎?
本次事件引發的另一個重點關注,就是城投對外擔保的風險。實際上為了保市場主體,許多城投都存在對外擔保的情況;但對外擔保造成的風險如何處理、本就已經緊縮的城投是否會因此產生更多問題,恐怕在擔保時并未充分考慮。
因此,未來全國范圍內的城投都將重點關注已經發生的對外擔保事件,并及時準備風險處置預案;至于未來的對外擔保,恐怕民營企業的身份就此將成為新的“紅線”。
代償之后怎么辦?
代償資金都來自于吉林鐵投的授信,說白了也屬于國有資本的范疇,那么代償之后,后續將如何處置呢?從理論上來說,應當由吉林政府與鐵投牽頭,對吉林神華進行資產重組;既避免風險的進一步蔓延,也是為代償資金做個交代。
城投信仰保持到何時?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吉林鐵投代償,城投信仰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