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楊曉懌
來源:楊老師的基建課堂(ID:msyangteacher)
今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多部委發布了《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發改基礎〔2020〕1008號);提出要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
這份《意見》既是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的具體舉措,也是希望通過民營企業加強市場競爭能力,推動整個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因此,《意見》中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留意:
基建領域雖屬于傳統行業,但仍有很多領域趨向于保守,最典型的莫過于行業監管程度高、開放程度低的鐵路與航空業。雖然這對我國的鐵路與航空產業來說是一種保護,但也使這兩個行業產生了許多問題;其中問題最突出的莫過于運營效率和行業發展水平長期偏低,在國際競爭力上始終略遜一籌。
因此,本次《意見》中專門強調了: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符合市場原則的鐵路行業調度、收費定價、財務清算等方面的規則和制度。健全運輸企業間協商調度機制,平等協商處理相關事務。完善行業清算平臺,制定公開透明、公平合理的鐵路運輸收入清算規則,完善清算收費標準體系,保證各類主體平等準入、公平競爭,調動企業參與建設投資積極性,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規范路網接軌技術標準和辦理程序。公平配置航權時刻等資源,不得因企業性質不同對航線、時刻、航油、航材、飛行員、機場等要素實施差異化供給。推廣站城融合開發新模式,以多層次軌道交通銜接樞紐為重點,將樞紐地上地下及周邊區域開發作為一個整體,構建“一個主體”的建設開發新體制,建立各類開發主體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風險分擔機制和協商機制,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獨資、股權合作等方式參與依托既有樞紐的城市更新和新建樞紐區域綜合開發。
通過進一步放開航空與鐵路領域,倒逼航空與鐵路行業改革,激發巨大的市場潛力;畢竟與14億人口的規模來說,我們的航空與鐵路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實現的不僅是高效運營、行業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形成國際競爭力。
積極推進基建再融資
由于我國的金融發展水平還不高,民營資本在融資能力上是始終遜于國有資本的。這對基建投資這樣重資產的行業來說影響是巨大的,一旦融資之路無法暢通,那么自然妨礙民營資本的投資效率;必須要推動基建再融資,才能實現基建行業的投資循環與健康發展。
因此,《意見》中強調了:對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公益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與其他市場主體享受相同投資支持政策。支持民營企業規范參與交通基礎設施PPP項目,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予以融資支持。
對民營企業投資建設鐵路,按有關規定程序審批由電網企業投資建設的鐵路配套外部電源電力工程,相關建設成本費用納入省級電網輸配電成本,通過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回收。吸引更多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股改上市融資。
支持符合條件的交通領域民營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鐵路企業實施債轉股或資產股改上市融資。引導金融機構結合職能定位,按照市場化原則對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基建資產與資本市場的距離不斷被拉近,各種基建再融資模式都將蓬勃發展;在5月出臺試點管理辦法的基建REITs也將很快會有新的消息。
基建產業鏈的再延伸
基建行業投資效益不佳的問題一直被行業所詬病,這也是導致基建行業無法市場化發展的核心問題。在保持基建本身公益性的前提下,只有兩種辦法可以提高相對利潤:延伸產業鏈,或者是進行片區統籌開發。
因此《意見》中提出: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鐵路項目建設以及鐵路客貨站場經營開發、移動互聯網服務、快遞物流等業務經營,推動鐵路站城融合投融資改革,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以鐵路車站為載體的城市商業綜合體,打造公鐵、鐵水聯運中心。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點項目建設,獲取航空貨運國內和國際航權,與上下游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參與機場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運營,對機場周邊物業、商業、廣告等資源綜合開發。研究支持從事航空貨運的民營企業擴大貨運飛機引進規模。鼓勵具備專業經驗的民營企業參與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活動。
拓寬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停車設施建設運營渠道,加快探索政府投入公共資源產權與社會資本共同開發的PPP模式,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城市智慧停車發展模式,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推動5G、物聯網、互聯網等智能技術與停車設施建設、管理、運營深度融合。完善政府采購政策,推動民營企業提供擁堵治理、交通大數據平臺建設等服務。引導、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綠色維修、綠色駕培、綠色物流、綠色公路、綠色航運等綠色交通發展。
不難發現,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后,基建行業也同樣從“求量”轉向“求質”;各項業務都在積極延伸,進一步增加基建行業的投資效率,提高單位產出。和國企相比,雖然民營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但在開發經營性業務、延伸產業鏈上具有更靈活的優勢。
因此,本次積極鼓勵民營資本的進入即將再次推動基建行業的市場化發展,倒逼行業改革。今年不僅是基建大年,還將是改革大年。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