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楊曉懌
4月10日,新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是近期發布的宏觀文件中最深刻、影響最深遠的一份。
文件中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但從更長遠的角度與其中內涵的邏輯來看,這不僅是未來經濟建設、挖掘內需的主要方向,還將直接影響不同地區間的財政再分配格局:
建設統一大市場的愿景在于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由此實現新一輪的發展。結合之前宏觀政策的要求,這屬于“新一輪做大蛋糕”的舉措
但是我們也需要關注的是,在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的同時,部分優勢地區會實現更大的資源要素聚集,使得全國發展的成就進一步向中心城市、沿海地區進行集中。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性,是市場制度進行資源配置的最優選擇。
而在共同富裕的理念指引下,新一輪做大蛋糕后必然將面臨著需要更為公平的分配問題,也就是說,未來的財政再分配、由政府主導的二次分配將進一步提升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通過加大稅收分配、資源分配以及政府投資等方式,實現共同富裕、分好蛋糕的核心訴求。
近年來,財政部屢次提出加大轉移支付力度、財稅體系深化改革,也正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未來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領域都將進一步發揮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并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重點領域持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目標。
在過去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分配不均衡、市場經濟的集中性等大環境使然,使得許多地區都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以地方性的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來實現地區性的增長,以及地區發展的目標。這與過去許多年的央地財政分配制度、權責劃分,同樣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如今既然提出要進一步建設全國性的市場,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實際上也意味著地方政府與財政的工作目標、方式方法也將出現根本性的改變。正如近年已經取消了地方財政收入、地方GDP增速等考核指標一樣,在新的制度面前,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標與財政目標也隨之變化,從單純的收入增長、地區發展,轉向其他更大規劃體系下的任務目標。
未來的地方政府與地方財政,將更為依賴中央財政的二次分配、以及各類橫向資源補償制度,地區本身的舉債權限與能力也將隨之收縮。
在如今經濟逆周期的大背景下,中央財政、各類制度推動的完善市場舉措、大市場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未來穩增長的重頭戲。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統一大市場:財政分配的再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