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達沃財顧 洪裳 項珍妮
2022年5月5日,*ST當代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書》,因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觸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修訂)》第9.3.11條第(三)項規定的終止上市情形。之后,*ST當代向深交所提交聽證申請公告。5月13日,*ST當代公告債權人對其申請預重整與重整,并已收到大同市中級人民法院《通知書》,而申請人債權金額僅為80萬元。
對于曾名震資本圈的“當代系”企業而言,這80萬元可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ST當代掌門人王春芳,自2010年始以廈門當代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廈門當代”)為平臺,用六年時間先后入主大同水泥(*ST當代曾用名)、*ST廈華、國旅聯合三家A股上市公司,市場也一度對廈門當代給予厚望。然而,廈門當代未能順利扭轉三家公司的營業狀況,三家公司業績每況愈下。
其中,大同水泥在易主后開始跨界轉型,更名為當代東方,并于2014年斥資11億元以高溢價并購盟將威100%股權,進軍影視業,盟將威實際控制人及股東也對2014年至2016年的凈利潤作出了業績承諾。公司投資的《軍事聯盟》等一系列影視劇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大大地改善了當代東方的業績。
*ST當代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3億元,同比增長21倍;歸屬于股東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200倍,與上一年相比基本徹底扭虧為盈,而營業收入中83%來自電影與電視劇的業績。可見,當初轉戰影視板塊的選擇可圈可點。
然而,完成業績承諾后,隨著資深影視制作人的出走,盟將威再未出品過獲得市場認可的影視劇作品,且給當代東方留下了高懸的商譽。在盟將威核心團隊出走后,公司急于尋找下一個“盟將威”,僅2016年至2017年,公司新增納入合并報表子公司高達56家,旗下形成了影視、親子、IP、愛情、時尚、演出、實業等系列內容產業,但新收購的公司表現并不亮眼。2016年,當代東方收購北京華彩天地,開啟院線業務。收購時,北京華彩天地作出業績承諾,但連續兩年北京華彩天地均未完成業績承諾,2018年即被出售了。
*ST當代的大舉并購擴張終于導致問題接連不斷爆發。2018年盟將威業績變臉,凈利潤跌至-4.93億元,2019年凈利潤為-3.9億元。在2018年盟將威業績暴雷后,*ST當代繼續投資其他行業,但投資收益不樂觀。自2018年開始,公司不僅再無廣受認可的影視作品,影視行業也進入了行業低谷期,而公司開展的影院、演唱會等業務也因疫情倍受打擊。
資金鏈斷裂帶來連鎖反應——股東股權質押率走高、影視劇項目減少、凈利潤下跌、公司持有股權被司法凍結等等。*ST當代不斷將資產打包處置,試圖降低自身經營風險,如2021年掛牌轉讓了18家影院。
根據公司2021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重大訴訟、仲裁43起,涉訴金額高逾17億元,公司及子公司存在多個賬戶被凍結的情況。另外,公司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所持公司股份處于質押、凍結狀態,存在公司控制權不穩定的風險。
雖然根據公司2021年年報,*ST當代在2022年有多部電視劇拍攝、發行,但是否能夠幫助其一舉翻身仍是未知數。而目前,*ST當代不得不面臨已成定數的行業寒冬以及退市風險。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破產視界”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