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婷婷王
張宇萬萬沒想到,聊過展期、談了抵押,實地地產給他所在鑫湘物探工程公司的4張商票,從去年到今天,還是一分錢都沒到賬。其公司虧損本金就有224萬,而所涉的株洲實地劍蘭郡一個項目,未兌付商票則有約3000萬。
“開發商的回復就一個——沒錢。”張宇說,實地也曾許諾以房抵款,但項目爛尾了,房子根本無法辦理手續。債權人們現在只能向政府尋求處理。
實際上,“實地商票困局”早已暴露,2021年5月風財訊曾獨家報道實地地產在惠州、天津、山西、武漢等省市出現商票展期和拒付情況。而后商票違約蔓延,引發“千人百企”向多地政府實名舉報,并在11月聚集富力大樓維權。(見文末)
據風財訊了解,目前實地違約商票只有少數得到解決,大多在等法院判決。“那種轉手多次的商票,處理更麻煩。暫時的平靜只是因為疫情影響和博弈膠著,估計后面維權規模只增不減。”有債主稱
01 商票新一輪風波隱動 違約房企信用危機2.0
據風財訊了解,目前票交所總注冊企業約52927家(含財務公司),逾期企業占比已達4.1%。而其中房地產相關企業逾期量約占一半,依然是商票逾期的重災區。
實際上,去年底商票逾期企業數量還是三位數(484家),今年以來違約飆升并在2月份突破“千家”大關后一路上漲,4個月內逾期企業就增加了1631家。其中房地產逾期數量多、規模大,多家房企商票逾期余額超過1億。
商票本質上是依靠信用開展延遲支付的憑證,不用上報、不進入報表、難影響評級,這是房企愛商票的原因。只是一旦“信用崩塌”,企業商票無法流通、無法新發,這條資金渠道就算是廢了。隨之而來的只有此起彼伏的維權、連綿不絕的訴訟。
02 債券風險點在二季度 信用融資時代結束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透露,現在房地產的負債有10%大概是美元債,不單單是美元還包括歐元、日元、英鎊等等,所以二季度房企以美元債為主的大量外債到期,成為又一個風險點。
一位房企董事長就表明,本輪調控和以往不同,對房企信用的殺傷很大,尤其是信用債,由于信用缺失導致的信心喪失,使得債券市場大量萎縮,這種局面長期很難快速扭轉。
“拿信用去融資的時代過去了。”其不禁感嘆,房企融資將高度依賴標的物(即資產抵押)而非信用。一些房企將繼續面臨“新債難發、舊債額度受限”等囧境。
要優化預售資金監管,第一在確保資金用途合理前提下,可以適當降低凍結比例,第二行政區域內資金可以跨項目調劑,第三貨幣政策予以穩步提升,讓私營經濟恢復發展。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扒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兩個風險點,給一批ICU房企“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