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SmartBeta_Go
來源:泓策投研手札(ID:FinanceBao)
(一)各細分金融行業的風險特性
銀行、保險、證券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而商業模式的不同決定了其風險特性的不同。
證券業經營范圍主要是證券交易、證券發行、證券中介,收入結構以手續費和資本利得收入為主,杠杠相對較小。其負債端為借款(包括長短期),資產端的資產屬于主動管理的性質,依賴于機構主動管理的能力,資產的流動性較佳但波動性較大。證券業對于資產負債匹配的需求較小。市場風險是證券業主要的風險。從下圖可以看出證券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表現出以短支短、低杠桿比的特征。
銀行業業務經營的范圍也是以貸款為主,收入結構中利差是主要的貢獻因子,杠桿高于證券行業,大約為12.5倍。其負債端主要為存款,資產端大部分屬于被動式管理,貸款的品質好壞決定其損益,貸款資產本身缺乏流動性。銀行業的資產與負債需要在利率、到期長短等條件上匹配。銀行業主要風險是信用風險及流動性風險。從下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銀行的業務及其風險。
從下圖可以看出銀行業低流動性及高杠桿比的特征。
保險業經營范圍以保單銷售為主,收入結構以保險費中的三差(費差、死差、利差)為主,其杠桿非常大。其負債端以保費收入為主,資產端的運用也是相對被動的(做到什么利率的保單就對應什么收益率的投資商品),資產與負債在久期、持倉屬性與現金流量等條件上要匹配。由于保險業資產運用大部分購買固定收益型產品,所以主要風險還是信用風險。從下圖可以看出壽險公司以長支長及高杠桿比的特征。
根據上文介紹概況來說,不同細分金融行業,其風險的特性也不同,如下圖所示:
備注:ALM為資產負債管理;保險風險系指承保風險
不同的金融細分行業雖然其風險特性不同,但是要建立“曲突徙薪”的風險管理框架所憑借的多是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組織架構、可靠的信息技術系統、定性及定量的風險評估體系、專業的人才隊伍、有效的風險應對及解決機制。
(二)風險之間的傳染
不同的風險之間相互傳導,這一點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表現的尤其明顯。2008年金融危機源自于信用風險與操作風險的控管松散,蔓延擴散至市場風險與流動性風險,如下圖所示: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泓策投研手札”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銀證保各自的金融風險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