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政信三公子
來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今天的內容很難聽,但希望大家耐心讀完。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知道大家股和債都跌麻了。
我很討厭心理按摩,因為這是最無能也最雞賊的應對不確定性的方式。
投資本身是認知的變現,對于市場接下來的研判,大家可以自行閱讀知識星球。
今天聊點務虛的內容。
不管你信不信,形勢大好,超級好。
3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透露:
“1-2月,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7萬億元、利潤總額3678.7億元、凈利潤282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6%、20.6%、20.4%,運行質量持續改善,為一季度“開門紅”奠定了堅實基礎。”
3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1-2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42.7%,明顯快于整體制造業生產和投資增速。智能低碳產品增勢良好。1-2月份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50.5%、29.6%、26.4%。新業態新模式增長較快。1-2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2.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2%。”
如果你感覺很糟糕,只能說明:
你站在了錯誤的隊列里。
今天會員群里聊到,去年的第一只穩健型策略的高收益債投資產品,年化收益40%以上了。
但是,當前時點,更建議普通人降低金融資產的頭寸,不要總想著掙大錢,要么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要么降低下生活的物質欲望,搞點愛好來消磨時間,或者做點公益事業。
如果增量的錢賺不到,就守護好存量吧。至少手里有1-2套房子。如果脫鉤成立,趨勢明確,現在適合加杠桿買一線城市的房子。以后可能也沒有利率下行了,以后是大通脹。
中國過去20-30年的資本市場大繁榮,大家對未來,還是抱有很大期待的。但是,以后的每個轉彎,估計都是急轉彎。如果認知和行動上,沒有快速調整,那么:
前些年辛辛苦苦積累了小錢,現在就會輕輕松松地把大錢給吐出去。
我記得看過組數據,過去十年,如果在股市做指數定投,年化均收益只有5.5%。但如果買信托,年化均收益7%以上。
所以,過去十年,買信托就是最好的投資。未來十年,最好的投資是什么?
我不知道。那些告訴你,他知道的人,他肯定也不知道,最多就是自以為自己知道。
沒有神算子,新路都是趟出來的。但是,自己不要去做趟地雷的人。
如果你感到迷茫,最穩妥的方式,就是先給金融資產降重,先從戰場上撤退出來,然后慢慢定投,慢慢等待市場出現新的大的機遇。
過去十幾年,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理財上,你都賺到錢了。今年歇一歇,怎么了?
總理說,現在的經濟,就是在爬山。個人理解里,越往上爬,越難爬。
以后的投資,又拼體力,又拼裝備,又拼方向,還拼勇氣。四者兼備,太難了。能爬到山頂的,始終是少數。
就個人來說,我其實建議普通人躺平,別把過多的精力放到金融投資上。道自己就這點本事了,降低生活的物欲,把消費降下來,別亂投資,好好過日子。和自己妥協,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
聊下中概股。
我覺得,中概股最大的投資風險,不在于外資撤離,而在于,屬性變了,更趨近民生基礎設施了。
聊一個極端情況下的民生基礎設施案例。只是假設一種小概率的情景,請勿對號入座。
某個地方,某個產業變成了民生產業。
這個產業,可以市場化的很賺錢。但因為有民生屬性,所以,政府不允許很賺錢。
政府出了個辦法。
每年都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審計。就像審計國企一樣。毛利超過20%,凈利超過10%,補貼就沒了。如果達不到,財政就補貼。
相當于,政府給這個行業,這家企業,指定了一個經營利潤的箱體。
不存在跑冒滴漏,因為審計非常嚴格。如果故意增加成本項,那么,后續補貼就沒了,還要上政府的黑名單。
并不是不讓你賺錢,但是,不允許你暴利。我還要像國企一樣,審計你。你也不能多元化,只能踏踏實實做服務。
不允許你自負盈虧。
我作為監管,要通過補貼手段,把這個,本來能市場化的行業,直接打穿,打成,不依賴我的補貼,你就會死。
比如,我就對保障房限價,并且,價格足夠低。在限價的背景下,你不偷工減料,就會虧損。如果偷工減料,我就取締你。所以,你只能依賴我的補貼。
具體到服務的公平正義層面,即便是同一套保障房,因為家庭收入不同,A家庭的買入價格,就是和B家庭不一致。回到中概股。
如果屬性趨向了民生基礎設施版塊,其估值是否還要繼續調整?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基礎邏輯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