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政信三公子
喉嚨眼子被核酸棉棒捅多了以后,人就變得有些傷感。
我們各自在一畝三分地里揮灑著埋頭拉車的汗水,心中的火變冷了,眼里的光消退了,只剩一腳泥水,和兜里的散碎銀兩
日子變好了,朝氣卻沒有了,這種感覺,挺垂頭喪氣的。
最近轉型讀書博主,大家一起找尋下內心的安寧,拓展下認知的邊界,從歷史長河的四維宇宙里,重新發現更立體的自己。
在看顧誠的《南明史》,對于金融機構業務轉型來說,書中蘊含了很多具有現實意義的思考。

首先,堅持先立后破,切忌不破不立。
轉型是個不斷試錯并總結提高的過程,而非一蹴而就、低成本高回報的必然結果。
如果打破了原有秩序卻沒建立起新秩序,帶來的就是公司客戶和員工用腳投票,流失了。
大順政權的中央和地方治理是脫節的。
中央層面,官僚化,偏右不篩選,舊朝官員來降即用,人浮于瑣事,倘事重則輕賤人。
地方層面,得不到中央的財物和人力支持,被迫繼續流寇化,偏左一刀切,沒收官紳地主財物,舊朝官吏及子孫永不敘用。這種涸澤而漁式,自己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
解決的思路,是在總分公司之間,實現某種程度的人員流動機制,財物反哺機制,盡職免責機制。
其次,增量繁榮階段掩蓋起來的矛盾,會在存量博弈階段暴露出來。
增量階段里,各自在各自位置上做出的最正確的決策,在存量階段里可能變成最糟糕的應對,甚至簡單粗暴的把事情搞壞,以至于無法收場。
崇禎已死,南明弘光政權需要在南京另立新君。
東林黨以史可法為首,反對立福王為帝,因為東林黨把福王的父親拖下了太子之位,擔心被福王算舊賬。
軍閥派以馬士英為首,雖多是大順和滿清的敗軍之將,但畢竟軍權在手,私自擁立福王,換取最缺的政治權利。
福王是橡皮圖章,忌恨東林黨但無權,統制軍閥卻無兵。只好多捉蛤蟆練春藥,及時行樂。
新朝初立,東林黨和軍閥都希望擴充屬于自己的朝堂勢力,也確實缺乏可用的人才,但選拔機制在排擠人才。
東林黨不允許魏忠賢閹黨入仕,因為怕被翻案。
軍閥派不允許錄用北歸官員,因為北方歸來的官員級別高數量多,會對軍閥派分權甚至客代主位(軍閥派都是地方官,雖然權力大但是級別低)。
轉型的關鍵時期內,強者著急擴張勢力打擊異己,弱者觀望等結果再站隊。沒能耐的貪圖高官厚祿,有能耐的被斗到心灰意冷。
山頭林立,缺乏強有力的核心,力不往一處使,互相抵消,猶如數十萬頭豬,數量雖多,遇艱險而各自往外甩鍋甚至于亡命逃跑。
最后,區域性質的國家政權,目光短淺的地方官僚隊伍,軍閥擁兵自重,皇帝貪圖享樂。
黨爭在大一統政權里會相互制衡,避免惡政。
但在區域性政權里卻會扯皮內斗,貽誤戰機。
已經到了監管出手允許金融機構市場化兼并重組供給測改革的時候,也已經到了各自股東掏出真金白銀并支持強力人物來鼎力革新的時候了。
第三,要有憂患意識,正視小概率的黑天鵝。
能決定金融機構命運的,往往不是慣例日常事項,而是突發的黑天鵝:
隱藏在日常事項中,
突然急速劣變的黑天鵝。
《殺死那個石家莊人》里唱道:
傍晚6點下班/換掉藥廠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幾瓶啤酒/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廈崩塌…
大順政權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對南明朝廷窮追猛打,忽視了對滿清軍隊的防備,山海關一線沿用降將,被黑天鵝吳三桂重創。
山海關之戰是決定大順政權命運的戰爭。戰時,大順軍10萬,滿清軍7~8萬,旗鼓相當。吳三桂為首的關遼兵5萬,是左右戰局的關鍵力量。吳三桂,先降大順,又降滿清,出人意料的倒戈了。
南明弘光朝廷勢力最大,實力最強,軍多糧多地多,但人心不齊,主張“借虜平寇”,希望和滿清南北分治,龜縮不動,被動防守,漠視滿清軍隊平定大順政權主力。
自隋煬帝修建大運河以來,中國就不存在長期南北分治的可能性。因為北方需要南方的糧食,沒有南糧的話,北方無法自給自足。
如果滿清的戰略目標是劫掠一把北方就走,然后扶持傀儡政權,那么,南北分治是可能的。但如果滿清的戰略目標是自己經營好北方,南方的糧食就是滿清的剛需,毫無談判余地。
最后,不要輕易裁員,不要輕言放棄,不要讓信任你的人失望。
金融機構最核心的要素,最寶貴的財富,隨著大資管時代的帶來:
不再是牌照,而是人,優秀的員工。
如果失去了員工的信任,就相當于失去了一切。
轉型調整期,不但不應該裁員,反而是低成本吸納優秀人才并實現彎道超車的最好時機。
山海關之戰后,大順政權占據西安,滿清占據北京,南明政權占據南京。
北京到西安之間,北京到南京之間,西安到南京之間,出現了廣闊的權利真空地帶,大量的地方行政和軍事自治單位陸續出現,多數偏向南明,部分偏向大順,少數偏向滿清。
誰控制住了權利真空地帶,誰就把握住了大一統的機會。
南明文官堅持“借虜平寇”,武將們保存自身實力,固守原地,讓所有的權利真空地帶勢力都非常失望
大順政權對地方搞一刀切,失去鄉紳地主支持。又“攘外必先安內”,出兵東進攻南明,北京到西安一線的權利真空地帶眾多勢力,除了降清外,已經沒有了選擇。
滿清看到南明弘光政權龜縮不動,從大順政權東攻南明中漁翁得利,先取北京到西安一線的權利真空地帶,實力大漲后,擊敗大順軍主力,又南下收編了被南明政權放棄的北京到南京一線的權利真空地帶。
至此,南明弘光政權只剩覆滅一途。
作為大機構,更要進?。?/p>
不要拿著最好的牌,打出了最爛的結局。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從南明史看金融機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