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楊曉懌
來源:楊老師的基建課堂
隨著寬松不再,部分地方政府的“借新還舊”風險再次暴露;部分地區的非標融資問題再現,定融的銷售利率再次逐漸攀升,形成了新的風險。
另一方面,國家發改委支持縣城城鎮化、基建補短板的政策開始成形。除了財政資金支持外,要推進工作量如此巨大的任務必然離不開市場化融資;發改委也明確了將支持縣級平臺通過信貸、債券來募集資金。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要實現區縣級平臺的融資功能,必須要先解決存量債務、尤其是非標債務的問題,才能控制定向支持的資金用途與防范潛在的投資風險。因此,將區縣級平臺的存量非標債務進行梳理和統計、轉為標準化債務,將是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的重點工作。
受制于行政層級低、財政收入少,除頭部區縣外,大部分區縣級平臺的主要融資都是通過非標債務實現的。雖然成本不低,但這也是市場化利率所決定的,并無可厚非;但非標債務的核心問題在于缺乏有效的債務管理、易產生風險問題。
自2018年末以來,多地平臺都出現了非標債務違約,甚至個別地區還出現了二次違約的情況;而在公開市場上,城投債仍然保持著剛性兌付與城投信仰。這并非單純是平臺資信所決定的,是多種、復雜的情況造成了公開債務與非標債務的不同待遇:
一方面是非標債務存在隨意性,未能集中、統一管理。
平臺到底存在多少非標債務,一直是個謎,雖然有一些大體上的數據,但仍然缺乏完整的統計口徑;在債務規模不清的情況下,控制風險自然也無從談起,導致融資平臺信用長期存在不穩定性。
另一方面是非標債務違約造成的影響有限,導致地方未能足夠重視。
和公開市場違約造成的債務壓力不同,非標債務違約造成的影響相對有限,只要提前溝通協調,不會出現太大的負面影響。這也讓部分地方變得“敢違約”,甚至持續違約,進一步損害了行政級別較低地區的融資能力。
因此,要想讓區縣級平臺實現融資功能,平臺債務的“非標轉標”是大趨勢;并且非標融資也將有更詳細、更統一的管理機制。此外,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非標融資的資金來源也在持續減少,這也使得區縣級平臺的融資渠道逐漸變窄;加上定融產品的風險不斷暴露,一旦監管再次收緊,依靠非標融資接續現金流也不再可行,標準化融資的大趨勢是非常確定的。
“非標轉標”推進改革
在“非標轉標”的過程中,主要解決的不僅是債務風險與管理問題,還在于推進區縣級平臺的改革。
在2015年財政全面改革、財政與融資平臺脫鉤后,一批大平臺已經率先實現了企業化運作,并持續做大做強;但是大部分區縣級平臺仍然停留在之前的狀態,仍然作為政府的融資平臺存在、尚未實現企業化運作,自然也談不上符合現代化企業的管理要求、進行市場化融資了。
政府基層的具體工作往往是要倒逼才能實現的,區縣級平臺的改革也不例外。在發改委的政策下,原本無望發債、獲得大行信貸的融資平臺獲得了新的機會;但在真正獲得資金之前,他們還需按照現代企業的要求,對平臺的資產、管理、運作進行梳理與改革。
正如財政部允許地方專項債券補充地方中小銀行資本金、促使一批中小銀行進行改革一樣;發改委對于區縣的支持也將建立在具體的要求之上,要想獲得信貸、債券資金的支持,必須先理順體制、管好債務、達到要求。
區縣級平臺的邏輯
區縣級平臺的風險問題始終讓市場擔憂,薄弱的財力、脆弱的經營管理、匱乏的現金流、龐大的非標債務,無不觸動著投資人的神經。這確實是許多區縣級平臺的現狀,但如今區縣級平臺的邏輯正在悄悄變化。
一是平臺的定位獲得了“承認”。
在2015年財政與平臺脫鉤后,融資平臺的定位始終是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如今逐漸得到了解決。如今的區縣級平臺,將在兼并重組、保留1-2家的前提下,轉型為“公益性事業領域市場化運作的國有企業”,是地方政府市場化運作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的重要工具;也將是未來準經營性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資產的持有人。未來的區縣級平臺,也不再是“空殼”平臺企業,而是真正承接部分公益性職能、有資產、有現金流的地方國有企業。
二是配套政策正在加碼。
在市場化改革的大趨勢下,國有資本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功能。因此,如今政府投資領域、基建與公共服務領域的各項政策,都離不開平臺作為實施主體。例如地方專項債券,雖然屬于政府預算資金,但準公益性項目仍需要委托給平臺運作;新型城鎮化也離不開平臺來承擔具體的運作功能。因此,如今的平臺已經成為了重要的市場化運作平臺,后續的市場化政策也將利好平臺運作。
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即使是區縣級平臺也能夠積累相當規模的資產與現金流,整體趨勢向好;在“非標轉標”、各項融資逐漸市場化、得到投資人的認可后,區縣級平臺也不再像過去那樣雞肋。
說到底,在經濟逆周期的環境下,有政府與國資雙重加持、政策傾斜的平臺,即使只是區縣級,也有其優勢與核心資源。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關注區縣平臺債務的“非標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