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陌爺
來源:陌爺地產圈(ID:gh_6e6c6fd48723)
整個報表可圈可點,卻又是飽受爭議,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主流機構卻選擇用腳投票。
首先來看下,雅居樂在上半年的核心財報數據:
上半年,雅居樂實現銷售額753.3億元,同比增長36.7%,年初雅居樂作為少數喊出規模業績目標的房企,定在全面銷售目標1500億,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50.2%。
營業收入385.88億元,同比增長了15.1%。
凈利潤為64.71億元,同比增長2.1%。
另一方面,從三道紅線以及雅居樂的債務償還能力的角度來看,實現了“三道紅線”的全面達標綠檔:
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68.4%,較2020年底下降3.5個百分點;
現金短債比為1.18倍;
從大的指標維度來看,營業收入同比15.1%增長,凈利潤達64.71億,最為亮眼的要數“三道紅線”轉綠。
然而,通過表面數據透視真實財務內核,雅居樂真實的盈利表現與債務表現并沒有如此樂觀。
01
增收不增利的業績表現
17-19年,高價地紛紛結轉,導致營收增加,但毛利卻不能同頻同軌式的增加。
從雅居樂的財報數據來看:
圖片來源:子彈財經
從2021年的投資端來看:
上半年合計新增22個優質項目,新增土儲多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區域,新增預計總建筑面積為304.3萬平方米,總土地金額為216.35億元。
市場表現得并不冒失且偏保守,未來的業績增長還是主要依賴于土儲和鎖定的部分舊改項目。
此外,從土儲結構來看,大灣區占比26.2%,長三角占比13.1%,而這兩大城市群都是政策調控最為嚴格的區域,未來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客觀說,在雅居樂的規模化進程中,海南是一塊“福地”,但隨著外部形勢的變化,重倉海南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今天的雅居樂。
02
“賣子求生”換利潤的隱憂
從業績表現看,雅居樂在半年度的凈利潤為64.71億元,凈利率16.77%,同比增長2.1%。
但從利潤結構來看,主營業務部分利潤占比實則下滑趨勢明顯。
非主營業務的利潤主要來自于以下部分:
財務報表中其他收益凈額項目高達42.53億元,而其中的41.37億元源自出售子公司的收益。
再一次“斷臂求生”。
03
放大的多元化
在2017年,雅居樂主席陳卓林更是提出“非地產板塊的業績貢獻要占到整個雅居樂集團業績的一半”的目標
以2020年終報表數據為例,總營收為802.45億元,其中,地產開發和銷售收入高達695.47億元,占比86.67%。
而21年半年報中,環保板塊錄得營業額僅為12.19億元,商業板塊也僅實現營業額2.85億,發力及業績貢獻均表現平平。
而雅居樂近些年來在主業上得表現并非十分出色,支撐力度有限。
首先是“名股實債”:
圖片來源:一號地產
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雅居樂的少數股東權益一路飆增,分別達到23.1億、54.1億、73.0億、125.2億、218.83億。
其次是“永續債”:
雅居樂在融資上擅長使用永續債,在房地產領域,雅居樂一直都有“永續債之王”的稱謂。
身背大量永續債的雅居樂來說,同樣的資產負債率,雅居樂的真實債務壓力,可能要比其他房企高得多。
雖然年報上的負債率得到了極大程度的優化,但其真實負債水平卻被掩蓋了。
原因在于,雅居樂的債務構成中,有大量不計入資產負債表的永續債。
雖然報表層面,三條紅線轉綠,但債務問題仍然承壓。
此外,盈利問題也呈現大幅下滑趨勢,雖年中報表錄得64.71億,但卻難以為繼。
除此之余,雅居樂近期關于裁員風波也是甚囂塵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雅居樂無論是地產主業或是多元化的實質性突破,全都任重而道遠!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陌爺地產圈”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雅居樂的神操作,用杠桿降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