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觀點新媒體
來源:觀點(ID:guandianweixin)
目前經濟環境處于一個日新月異且充滿可能性的時代,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任何企業都有可能通過數字化來革新以往的業務模式甚至創造出嶄新的商業價值。發展降速,企業亟待調整與創新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求,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
同時,地產行業各業態及相關領域的發展模式從以往的“粗獷”模式中逐漸冷卻下來,當估值回調與資本背離時,以往“紅利”時代所被隱藏的諸多管理類、業務類、融資類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而疫情的沖擊則是助燃劑,管理團隊無法到達一線、工程師無法勘探實地、銷售層無法與客戶線下溝通……種種困難令決策層意識到了數字化的必要性,同時也加快了房地產這一老牌“制造”行業的數字化布局速度,為其疫情下的發展提供了韌性。
對于企業而言,未來的社會需求將更具備時效性且業務愈加變得多元化與精細化,過往經驗如若照搬勢必會導致與同行業之間的代差。因此,順應時代要求,加強數字化建設的核心并不僅落腳于經濟效益,更是力求為企業提供新的管理與業務模式,給予企業適應政策、經濟等環境變化的能力。
數字文化是成功革新的關鍵
當前的數字化建設的現狀大方針相同但各企業的進程迥異。
從觀點指數調研結果來看,近9成的高管表達了對于數字化的希冀,同時意識到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條件。如今全世界各個領域板塊的企業并不滿足于銷售量的提升,而是更關注自身在全賽道上的創新和適應性方面的競爭,無疑數字化將成為目前企業轉型的中堅力量。
數字化發展的不同之處更體現在文化與領導者思維模式方面。調研中受訪企業領導者正在越來越現實地看待數字化建設,并重新規劃他們的戰略。他們意識到,數字化的滲透并不取決于科技,否則實行數字化的企業旗下都應該配備一家互聯網公司,而問題的本質在于要改進技術的周邊環境。數字化建設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數字文化的變革、業務流程現代化推進以及有針對性的技術投資等。
觀點指數認為,目前大家所探討的數字化建設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例如ERP系統的植入,也不僅僅是IT部門的技術升級,它考驗的是一個領袖團隊是否具備重新定義數據訪問、收集、使用以及輸出的意識。如果守舊的經營理念繼續植入新技術來強化過時的行為模式,那么旨在幫助企業和員工的數字化就會付諸東流。
從行業調查反饋來看,為了避免這種風險,許多企業高管已經開始布局并轉向靈活而敏捷的組織結構設計。簡言之,無論是建設還是轉型,都不應該拘泥于單一項目,而是應該作為這個組織內在的一部分逐漸發展。
數字化應服務于自身業務模式
對當前的大環境而言,企業施行數字化變革的目的旨在獲得業務板塊的突破。數字化轉型較為成功的企業,普遍以促進業務增長為目標來建立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布局,而非單純以新穎的技術工具或局部流程變革為目的。
無論短期還是長期,這些企業都以實現業務的增長、拓展為導向來落實數字化轉型方案,在評估現有業務運營特點及核心業務運營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執行數字化轉型方案,來打造更加完善和優化的運營模式,以支撐業務的增長。
對于地產行業而言,是否可以通過營銷、建造、物業服務的數字化轉型革新未來“賽道”;物流產業能借助數字化實現更清晰的供應鏈條;產城發展能否借此提高園區內部的協同效應,都是未來數字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未來數字化建設的重心應在提升運營的長效性、智能性和高效性上,而不只是簡單為了降低運營成本。
企業借助產業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通過設計、規劃、整合企業前、中、后臺端到端的業務系統,可以將不同業務模式系統地進行數據集成和業務流程整合。因此,企業在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運營優化升級時,要求企業決策者需要對數字化有深刻的理解,并帶領整個企業轉變思路,建立數據驅動的思維模式。
有見及此,觀點機構將于3月在廣州舉辦2022觀點數字化未來發展大會,以房地產開發、產業園區、物流、零售新商業、物業服務乃至城市智慧服務等行業為支點,聚焦數字化的發展,分享企業數字化業務開拓、發展、業務融合的創新和經驗。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觀點”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應變而變,未來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