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文莉
來源:風財訊(ID:fengcaixun)
近日鳳凰網風財訊獨家獲悉,泰禾集團華東總部撤了大部分部門和人員,基本就只剩了一條管理條線、營銷和人事部門的少數員工。
風財訊實地探訪其位于上海泰禾大廈的辦公點也發現,公司仍存部分資產,但資產規模、占地面積、人員流動數量,較2020年到訪時,明顯減少。

據風財訊了解,泰禾在上海的大城小院、海上院子項目都已停工,也沒有新增項目,公司似乎是接近停擺的狀態。
而就在2月17日,“上海禾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禾柃)”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并將于3月21日開庭審理(根據上海市第三中院公告)。
禾柃和上海興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興閎”)都是泰禾全資持股的,共同開發了上海長興島泰禾大城小院項目。
據了解,泰禾大城小院在去年復工了一小段時間后,至今一直處于停工狀態。
泰禾方面回應稱,暫未復工,公司正在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力爭實現該項目早日復工復產。
然而,按照程序,禾柃一旦進入破產重整,大城小院的交付機會將更加渺茫,只能苦等資產管理人重啟。
禾柃在泰禾體系內,不是第一家被申請破產的,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但是很有典型意義的一家。
從債臺高筑、訴訟纏身、多次失信,到最后強制執行、破產重整,泰禾的很多子公司都經歷了這個過程,對應的樓盤項目陷在“開不開工、交不交付”的困局。
尤其當泰禾與萬科的戰投事宜遲遲未見進展,融資渠道全然關閉,投資人和買房人,一樣焦灼。
近期泰禾的利好消息,要數1月29日的一則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全年凈利潤可能會“扭虧為盈”。這讓泰禾股價一度反彈走高。
這是自2019年出現暴雷征兆以來,泰禾集團兩年間首次扭虧為盈,雖然也被質疑“泰禾調表”,即主要靠報表指標和數據挪移,實現目標。
但根據交易所規則,盈利轉虧為盈,且盈利超1億元,泰禾集團(000732.SZ)退市的警報就解除了。
針對此次業績大增,泰禾的解釋是項目可確認銷售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以及公司在節約開支方面有所成效,期間費用大幅下降等。
根據泰禾集團官微顯示,自2020年底以來,泰禾已有超過20個項目實現交付,覆蓋別墅、高層等住宅產品和商業項目等。
自救仍在繼續。
不過,無戰投援手,無融資通道,債權人挾保全之名相逼,僅能靠銷售緩慢回血的泰禾,能否真正“轉危為安”,還有待觀察。
實際上,如今的泰禾不是孤例,甚至一定程度上是一些出險房企的“示例”。
佳兆業、花樣年、陽光城、新力控股、藍光發展……或多或少都在自救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內外拉扯的窘境之中。
市場不妨給予其更多的耐心,在等待中靜候與觀察。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扒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調查:泰禾徹底淡出上海?從停工邁向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