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susu
一、宏觀研究什么?關鍵是評估資本市場的友好程度:判斷未來一段時間是春風拂面、熱情似火還是冷若冰霜。
債市本就是個永續游戲,一旦別人都不跟它玩了,絕大多數企業或早或晚都要玩完。歷史統計數據表明,信用擴張期,投機級企業(海外評級在BB+及以下)的違約率也很低;而信用收縮期,AAA企業的違約率也會飆升。所以宏觀分析,不管是GDP增速的分析、政策走向的預測、俄烏沖突戰況的跟進,都不能陷入八卦、內幕、數據甚至歷史中,要不忘初心,牢記目標,研究什么最終都要回答:有誰愿意跟企業玩這場永續游戲,為什么?
二、財報怎么看?“打假”可能遠比“預測”甚至“計算”重要。
風險就是交易費用。這是張五常說的,博主深以為然。投資關乎應對未來。理論上,信用研究應該在歷史信息統計及當下現狀分析的基礎上,預測未來各種情景的概率。但目前很多企業信息披露的質量,根本輪不到預測。滿心歡喜排查資產計算償付率的債權人,最終會發現,那賬上所謂的貨幣資金,可能僅僅就擺一下。就像富戶分遺產的時候,總是能冒出來一堆不知道哪來的私生子,資產變現不及預期,但來搶資產的卻莫名多了許多。
看不懂就是風險。幾年前,我們分析說某民企地產財報應該有問題,很大概率資產虛增了,且很有可能存在規模不小的表外債務,所以杠桿率并沒有算出來那么低。遭到質疑:有證據嗎?那算一算,真實的資產負債率有多少?有可能無限接近客觀真實,去還原報表嗎?有可能,只是這中間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怎么也得懷疑會計師事務所從盤點存貨開始吧。
識別騙局,還是還原騙術、揭示真相,是成本收益的考量。對于甩手掌柜式的債權人,識別有詐并規避即可。模糊的正確好過精確的錯誤,也不是非要算出一個不可投的資產負債率才叫風險。
三、中介機構靠譜嗎?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可以靠中介機構。但中介機構行為基本都“順周期”。行情好的時候,都在搖旗吶喊;行情不好的時候,一般都會落井下石。
這跟道德無關,背后都是理性動機。歐債危機那會,為避免風險蔓延歐盟全力救助希臘,海外評級機構卻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下調希臘主權評級。ICU里的病人還有濃濃的求生欲,醫生也在奮力搶救,利益相關方在外面滿心期待或心存僥幸。而此時有人不斷提醒,看,不行了,確實不行了,放棄吧……
就像近日民企地產的財報風波,報表質量有問題,會計師事務所之前不知道?為什么前些年都能正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干脆閉著眼出,現在就突然加強內控,出不了了?還是回到第一點,當企業逐漸被玩家拋棄,各方的理性選擇都是風險規避。當所有人都在勤勉盡責的時候,游戲也就很快結束了。
有沒有反方向阻止的力量?有,靠政策的春風吹起來扭轉各玩家的預期及行為。當然,光喊加油不行,要有切實可行的搶救方案并實施。下篇我們就來探討:怎么還不降息?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YY評級”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地產債評估中的幾點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