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政信三公子
來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今天隨便聊三個故事:
故事一
昨天《財經》雜志有篇文章,是講恒豐銀行董事長蔡國華涉案103億元的。文章中透露了一個細節:
某媒體寫了恒豐銀行董事長蔡國華私分巨額公款的負面報道,又在收了蔡國華指派人員給的1000萬元的封口費后,主動撤稿并出函說明。最好玩的是,這1000萬可能并沒有進某媒體的公賬,而是進了總編的個人腰包。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平時多認識幾位銀行的小哥哥小姐姐是多么的重要:
就算做不了資金業務,還可以做投行業務嘛。
故事二
最近某家的房地產信托產品由于項目用地被政府收回,融資人申請提前還款,故召開受益人大會。好聚好散唄,沒想到投票時,參會的信托受益人里,98.45%同意。
但有一個受益人,占比1.55%,不同意提前結束,因為會損失后面的高利息。
尷尬的是,根據合同約定: “受益人大會就審議事項作出決定,應當經參加大會的受益人全體通過”。也就是,因為這一個投資人不同意,產品無法提前結束,融資人要繼續背負高利息。
當融資人出現缺錢的苗頭時,產品就必須提前結束。這很可能造成擠兌,沒事的融資人也會出事。而當融資人不缺錢的時候,產品就不能提前結束,只會給融資人增加無意義的財務成本。雖然這套邏輯對投資人是有利的,但對融資人并不公平。
如果利率下行是大勢所趨,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要么市場化壓降,要么財政貼息到實際壓降,并最終處于低利率(比如3%~5%)的箱體區間內,或者直接股權直融。
那么,非標的職業生涯就要涼涼了。
所以現在大家都很焦慮,都想降低節操,提前鎖定高收益資產。這些高收益資產的質量究竟如何?未來就會好嗎?說實話,看不懂。
故事三
今天中午,哥幾個一起吃飯,吐槽搵食不易。吳勝利說,最近一直在關注相關信息,都不能叫史上最難就業季了,應該叫史上最慘失業季,畢業就失業的那種。聽說:
北京某985院校,某財經相關學院,本科就業率50%出頭;另一家齊名的985院校,某財經相關學院,本科就業率不到35%;這還是財經類學院,畢竟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總是有需求,無非多與少的問題。而北京某綜合類211院校,某傳媒相關學院,本科就業率不足20%。完全是有和無的慘劇。
聽完以后,我重重拍了拍吳勝利的肩膀:
小哥哥,周五早點下班,回母校逛逛吧。經濟越下行,就業越困難,男生的事業就是愛情,而女生則會把愛情當作事業。你的單身問題有望解決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