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愉見團隊
出品 | 愉見財經
光明食品、上港集團、申能集團、臨港集團、中芯國際、寶武鋼鐵、上海建工、上海電氣、上海華誼、復星國際……這些總部位于上海的大型企業,集合起來事關一地經濟的命脈。當上海多地區封控已超一個月,大企業們情況如何?國際評級機構是否會出示“負面展望”?
從評級機構穆迪的最新研究報告來看,這些企業的短期收入的確無可避免地會出現“嚴重下降”,但從全年或更長的周期來看,穆迪表示“上海封控的影響將是暫時現象”;并稱如果封控措施在接下來的短期內松綁,那么封控對于多家企業(這里具體指光明食品、上港集團、申能集團、臨港集團)全年財務業績“受到的影響仍舊有限”。

先說光明食品、上港集團、申能集團、臨港集團等。
此外,地方國企在疫情中也承擔了社會責任。比如,臨港集團為方艙建設做了很大貢獻,那頭忙完一轉身,現在臨港集團又在努力協助工業區內企業復工復產。再比如,光明食品為不少封控區居民提供了糧食、食用油和蔬菜等物資。
但是短期的收入影響依然存在。主要是因為,以上這幾家企業在上海的業務集中度比較高,在封控期間他們的主業是受到影響的:光明食品的部分業務量下滑,上港集團的吞吐量下降,申能集團的電力和天然氣銷售減少。因此這些企業的4月份收入會有明顯下降。
再說寶武鋼鐵、中芯國際、上海華誼、上海建工、上海電氣等。
這些企業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集中度沒有上頭那批企業高,要么是在業務或客戶的地域分布上更為多元化(在其它受疫情影響較弱的地區),要么是業務種類上較為多元化,這些都有助于應對潛在收入下降。當然另一個因素是,他們的融資渠道暢通度也不錯。
外加很重要的一點是,本文中的大部分企業都是上海市重點企業,所以也在復工復產頭兩批的“白名單”里。比如穆迪在報告中例舉的上海電氣,他們的客戶群體分布在全國各地,且主要運營子公司都在“白名單”企業中。
不過穆迪也同時關注到,疫情影響了多家企業的工廠生產,比如上海電氣在上海的工廠,并導致成本提高。對于上海電氣,穆迪的評價是:“集團的EBITDA和杠桿相對于當前評級而言已經較弱,而上述情況可能令這些指標進一步承壓。”
最后說到復星國際。
我們之所以將這家公司拿出來單列,是因為注意到集團有生物醫藥板塊,其中醫療用品的銷售業務收入可能增加。但是另一面,諸如上海豫園旅游商城等復星的主要子公司,業務還是明顯受到疫情打擊的。再者呢,復星國際恐怕要多多注意自己的流動性了。穆迪預測,復星“未來12-18個月內再融資需求較高”。

數據來自于昨天舉行的第174場上海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張宏韜介紹,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勞動節,已復工復產企業保持連續生產狀態,利用當前時間恢復生產。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持續恢復、提高產能,龍頭企業保持穩定生產。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愉見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