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楊曉懌
來源:楊老師的基建課堂(ID:msyangteacher)
財政部在今日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對上半年的財政預算、財政政策、財政工具的情況進行了匯總與梳理。
在報告中提到,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進度快,有力拉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并且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快發行使用,較好的發揮了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截至7月31日,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已發行22661億元,完成全年計劃(3.75萬億)的60.4%。
在后續關于地方債務管理的章節中,對未來地方債券的管理工作,出現了全新的表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結合專項債券管理特點和地方實際,從“借、用、管、還”等各個環節全方位加強專項債券管理,嚴格防范法定專項債券風險,絕不因疫情形勢放松風險管控,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并且對專項債未來的監管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工作方法,標志著十萬余億專項債券的監管將大規模提速:
一是嚴格舉債信息公開。發揮按中央要求建立的全國統一的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平臺作用,要求地方詳細公開發行專項債券對應項目信息,發揮市場自律約束作用,以公開促規范、以公開防風險。
自今年初以來,財政部建立了地方債券信息管理平臺,對地方債券的信息公開作了進一步的要求。在經歷了半年的建設和完善后,平臺基本完成了發行和信息的公布;但對于專項債項目的具體信息公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今財政部要求繼續完善與公開對應項目信息,是完善專項債管理的進步之舉,也對地方項目資金管理、催促專項債項目進度有很大的幫助。
二是嚴格專項債券用途。堅持專項債券必須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堅持項目收益和融資自求平衡。嚴禁用于發放工資、單位運行經費、發放養老金、支付利息等,嚴禁用于置換債務以及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企業補貼等。
在上半年的財政收支矛盾與緊張態勢中,許多地方出現了挪用專項債資金的現象。如今財政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財政部也進一步提出了嚴格管理專項債的資金用途;確保專項債資金真實的投入到項目之中。
在這一項規定的約束下,我們將很快看到許多具體項目進入建設環節。在2萬余億專項債券的推動下,近期建設招投標市場出現了快速回暖,三季度的基建投資數據將出現大幅攀升。
三是嚴格規范資金管理。依托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信息系統,對專項債券使用實行穿透式、全過程監控,并逐步建立與相關部門共享機制。授權財政部監管局加強日常監督,對每個專項債券項目實行逐筆監控。
專項債券屬于財政資金,應當按照《預算法》進行嚴格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有許多資金劃撥到項目實施主體后出現了監管空白、導致資金使用管理不規范等諸多隱患。如今,財政部即將通過穿透式、全過程監控堵上這一漏洞;預計未來的專項債項目須開立專門的監管賬戶,嚴格管理項目資金使用。
四是嚴格落實償債責任。落實地方屬地管理責任,省級政府負總責,省以下地方各級政府各負其責。采取綜合性措施,督促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專項債券資金使用單位等依法依規履行各自償債責任,確保法定專項債券不出任何風險。
專項債券雖然要求收益自平衡、要求償債資金來源于項目本身,但在發行的過程中仍然是以地方政府的政府性基金預算為擔保;一旦項目實施單位出現無力償債等情況,專項債券出現的風險仍然將蔓延到地方財政、甚至危及地方信用。
因此,如今財政再次明確償債責任,不僅專項債券使用單位必須依法履行償債責任,行業主管部門與地方政府同樣須對項目負責,通過對壓實責任的方式,避免專項債券出現償債風險。
由此來看,在年內專項債券將突破13萬億的情況下,專項債券的監管即將再次提速;專項債資金“萬用”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專項債監管再提速:穿透式、全過程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