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陌爺地產圈
來源:陌爺地產圈(ID:gh_6e6c6fd48723)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競爭白熱化,土地端的競爭也是十分激烈,快周轉思路導向下,在某種程度上,房地產已經成為了“制造業”
01
拿地拼的是背后的“投資標準”
近些年,身邊的投資人員顯得格外焦慮,拿地成為了強KPI,但是卻越來越難
拿地獎金跟項目效益掛鉤,可是在拿地前就知道明顯不會達標,拿不拿地、拿什么地已經不是投資部甚至是城市公司可以決定的了
以浙江為例,杭州土拍20家+房企參拍已經成為標配,金華21年首拍27家房企競爭、臺州首拍32家房企,單純招拍掛市場已經不再適合利潤導向、經營穩健的公司了
5年前行業默認的投資標準還是凈利率10%左右,彼時拼的是產品和溢價
而近些年,房企能不能拿到地拼的是對利潤率的要求
不同房企一方面對規模和發展的訴求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對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的認知差異
在一部分的房企的趨勢判斷中,如果未來3%-5%的利潤率將成為行業標準,那何不現在就主動地降低投資標準,起碼規模上不會落隊
由此,在拍拍掛市場,一線投資人員很明顯地感受在于,拿不拿地拼的真不是算賬,而是集團背后地投資標準
02
單純靠拼的房企將難以為繼
產品、營銷、成本控制能力等固然會對拿地有很大的影響,但這都僅僅是后端的操盤能力上的體現
加強內功修煉僅僅是能力上的體現
真正決定房企投資發展能力的指標還是在于拿地模式上,以及房企是否有拿地的“抓手”
所謂“抓手”是指在土地市場上房企有擁有的區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說白了就是適合自身發展路徑的吃飯的家伙
簡單舉三個類型:
一、比如寶龍、新城、萬達房企
商住勾地模式是其能在土地市場上獲取優質土儲的關鍵,而核心還是在于強大的商業處理解決方案
二、比如復地、金地等房企
產業+住宅勾地模式是其發展的關鍵,同樣的,該模式成立的關鍵在于背后產業導入及資源整合的能力
房企需要改變一個觀念,通過忽悠政府,所謂的產業勾地將難以為繼,政府對該類項目的識別能力也越來也強
真正需要解決和加強的是自身產業導入和資源整合的能力
三、比如華夏幸福、中鐵建、金茂等房企
一二級聯動獨特的發展模式將會在后期的土地市場越來越具有競爭力
首先一二級聯動的參與門檻高,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一般要求國有企業才能夠參與,即便參與進去,如何實現收益實現的路徑閉環也至關重要
中間的每一個環節不僅需要不斷地去試錯和實踐,對于也需要政策的配套
所以對于房企而言,一方面提高自身操盤能力和水平,做到軟實力上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拿地端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以及跟發展模式相匹配的“抓手”等硬實力
而后者現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陌爺地產圈”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算賬拿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