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平lawyer
二、我們的服務優勢
三、我們的服務基礎
隨著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度結合,金融業態不斷推陳出新,在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領域,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逐步打破剛兌,隨著債市調整、房地產市場調解、股市下跌,大量理財產品、公募基金凈值回撤。業態變遷,加之政策、市場的調整,必然帶來大量糾紛,包括投訴及訴訟。銀行分支行及相關銷售機構,加強銷售合規管理極為必要。本次就金融銷售合規相關事項進行了系統梳理,包括銷售合規、個人信息保護及消費者權益保護。
2營業信托糾紛案件審判研究報告
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逐步打破剛兌,隨著債市調整、房地產市場調解等市場環境的變化,信托產品大量暴雷,投資者與受托人之間的糾紛不斷發生,正確界定暴雷產品投資者與受托人之間的職責劃分至關重要。2019年,九民會議紀要出臺,其中專章對營業信托糾紛案件的審判進行了規范,其中明確除信托外,資管新規調整的銀行理財、證券資管、公募基金、期貨資管、私募基金、保險資管產品等構成信托關系的,同樣按照信托法進行處理。
3金融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案件審判研究報告
購買的理財、證券資管、基金、期貨資管、保險資管產品發生虧損,能否獲得賠償?
金融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是民事訴訟案件的案由之一,但是目前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均并未對金融委托理財合同糾紛進行明確定義。金融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是金融投資領域常見的糾紛類型,其本質上是一種合同糾紛。近年來,金融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案件整體處于上升狀態,因此,該類糾紛的正確處理顯得極為必要。
4涉金融銷售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審判研究報告
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是民事訴訟案件的案由之一,屬于物權保護糾紛。由于屬于物權糾紛,其涉及的主體及財產類型種類繁多。由于實踐中相當一部分投資虧損糾紛也會按照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由尋求救濟。為此,本報告中提及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是經篩選涉及金融銷售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5資產管理產品投資者知情權及相關司法判例研究
資產管理產品一旦發生虧損,投資者則會向金融機構詢問虧損原因。部分投資者往往以知情權為由要求產品管理人提供與產品管理相關的所有詳細資料。投資者要求獲取全部詳細資料的要求可能是直接向金融機構索要,也有可能是通過投訴以便讓監管部門給金融機構施壓索要,甚至可能是以訴訟的方式要求法院判決金融機構提供。
金融產品管理人在管理受托資產過程中,投資者的知情權主要通過產品管理人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以及提示說明義務予以實現。我們知道,信息披露是金融機構在管理資管產品過程中的法定義務。那么,提交全部資料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有法律依據?金融機構提供披露材料的邊界在哪里?
6金融銷售行政處罰程序及救濟途徑
近年來,隨著高壓監管態勢的不斷推進,金融銷售領域罰單層不出窮。金融銷售行政處罰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相關方投訴舉報后,監管機構進行調查核實,發現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其二是監管機構例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過程發現機構違法行為后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的救濟途徑包括檢查期間溝通、聽證程序、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每個階段有各種特點,進而也有對應的溝通技巧。
四、我們的服務內容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法園金融法律研究”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