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董云峰
來源:新金融瑯琊榜(ID:finrank)
在重重“鐵幕”之下,金融早已不是從前那個可以策馬奔騰的草原了。再強大的賽博權力,也必須從屬于世俗權力。就像風吹一陣就過,而草永遠是草。
今非昔比。
從第三方支付,到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再到互聯網貸款,一副橫貫金融領域的鐵幕已經拉下。
往大了說,針對互聯網平臺——數字“豪強”的“鐵幕”,正在降落。
本世紀以來,科技+資本所形成的霸權,正在遭遇強力遏制。人心早已大變,那些關于技術的期待與幻想,大多走向了反面。
一個全新的時期。
01
滴滴一聲,震驚寰宇。
在滴滴靜悄悄登陸紐交所之后,7月2日,國家網信辦發布公告,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繼“滴滴出行”全網下架后,滴滴旗下另外25款App也被要求下架。
7月10日,網信辦公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要求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接受網絡安全審查。
從螞蟻事件到滴滴事件,事態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走向了難以言說的地步。
環球時報評論指出:國家不能夠任由互聯網巨頭成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規則制定者,標準一定要掌握在國家手中。決不能讓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成為比國家掌握還詳細的中國人個人信息的超級數據庫,更不能給它們對那些數據的隨意使用權。
隸屬于人民日報旗下公司的“踏浪青年”公眾號,更是將此事上升到了“關乎國運的全面戰爭”:
中國從民間到高層,都極其擔心滴滴為了快速上市,以打包上交大數據的方式,和SEC做了交易。一旦此事為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遞了刀子。在這場關乎14億中國人的網絡戰爭里,中國將處于極其被動的戰略地位。
敬告“滴滴”們,萬萬不可端起飯碗吃飯,放下飯碗賣國。中國絕不能因為你們的一己私利,就前功盡棄,輸掉這場關乎國運的全面戰爭。
挺嚇人的。
02
數據即資產,即權力。
在低隱私權紅利之下,數據給中國互聯網平臺帶來了可觀的財富與權勢。它們對數以億計國民的了解與洞察,可能超過了有史以來的一切權力系統。
所有平臺的崛起都是帶著原罪的。當時局扭轉,數據問題也就成了這些互聯網平臺的死穴。以信息安全、數據安全之名,沒有平臺是無辜的。
大多數技術精英與資本精英終究擺脫不了幼稚病,他們合作打造的數字王國,還遠遠沒有到大而不能倒的地步。
即將生效的《數據安全法》第二十四條寫道:
國家建立數據安全審查制度,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數據處理活動進行國家安全審查。依法作出的安全審查決定為最終決定。
當互聯網平臺大到一定地步,就必然成為國家安全的一部分。
平臺再大,大不過天。
03
相比滴滴所遭遇的,助貸“斷直連”更細微,卻同樣折射出了時代風向的巨變。
據媒體報道,監管部門要求網絡平臺在與金融機構開展引流、助貸、聯合貸等業務合作中,不得直接向金融機構提供個人主動提交的信息、平臺內產生的信息或從外部獲取的信息,即實現個人信息與金融機構的全面“斷直連”。
從業者過去半年來的擔憂變成了現實:助貸業務被納入征信范疇,而征信必須持牌。如此一來,互聯網平臺需要通過征信機構與金融機構進行數據合作,現有的助貸商業模式有可能被顛覆。
概言之,互聯網平臺恐怕不能直接拿數據與金融機構做生意了。
2013年以來,憑借數據優勢,互聯網平臺在金融領域攻城拔寨,從匯到貸再到存,幾乎無往而不利。金融業務又反過來提升了互聯網平臺的數據權力。
在此之前,央行在2017年通過第三方支付斷直連,為商業銀行的“匯”建立了一道“鐵幕”。進入2021年,監管層正式叫停互聯網平臺存款,并明令禁止互聯網平臺銷售銀行理財,為商業銀行的“存”降下了“鐵幕”。
而自2017年末現金貸整治至今,留給互聯網平臺的空間越來越窄。隨著輕資本/分潤模式下的助貸被納入征信,信貸“鐵幕”亦落了下來。
如今,面對金融領域,互聯網平臺或許會恍如隔世:早已不是從前那個可以策馬奔騰的草原了。
金融“鐵幕”全面降落。
04
還有似乎更加匪夷所思的。
7月8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向互聯網平臺“開炮”:
目前存在多個市場主體多頭收費的問題。一些大型互聯網平臺通過導客引流來收取費用,這可能就占到6%、7%,再加上一些提供風險緩釋措施的市場主體收取6%、7%,真正銀行收的可能也就是4%、5%,坦率地講也不多。
下一步既要規范銀行端收費,同時還要在與融資收費相關的其他市場主體方面加大規范力度,包括大型互聯網平臺,以及其他一些提供風險緩釋措施的市場主體等。
“坦率地講也不多”,很有意思。確實是不多,但是借得到的人更不多。確實是不多,但是銀行基本躺著掙錢。
從市場的角度,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條理由去反駁郭武平。然而并沒有什么用:有些東西,超越了市場的范疇。
互聯網平臺加大“讓利”力度,已然板上釘釘。盡管互聯網平臺不是國企,更不是慈善機構,本沒有“讓利”的義務。
今年兩會期間,某人大代表建議“規范微信支付不合理收費行為,大幅度降低微信支付手續費”,此后政府工作報告直截了當地要求適當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盡管,就連官方都承認中國支付手續費大幅低于國際水平。
時局如此,“讓利”也罷,“擔當”也罷,躲不過去的。
05
過去十年,是數字“豪強”全面崛起的黃金時代。
十年里,互聯網平臺與政府及國民之間,整體處在“蜜月”階段,推動互聯網平臺一步步成長壯大。在疫情突襲的2020年,這股強勁勢頭達到巔峰,業務規模與市值/估值再創新高。
盛極而衰,物極必反。這一次,不僅是政府的態度出現重大變化,國民的態度更是發生了大轉彎。曾經的時代英雄,被趕下神壇,淪為另一個極端。
最終,打壓互聯網平臺的數據權力、遏制互聯網平臺的金融擴張,成為大勢所趨,也是民心所向。
還有一個很典型的言論是:這些年,互聯網巨頭們,錢也該掙夠了。眼下經濟不太景氣,它們是不是該顧全大局,多出點血呢?哪怕不符合市場規律,哪怕并不那么公平。
這番話,似乎也沒有毛病。畢竟,我們跟歐美不一樣。我們有自己的道路。
認清形勢,放棄幻想。再強大的賽博權力,也必須從屬于世俗權力。
風吹一陣就過,而草永遠是草。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新金融瑯琊榜”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金融「鐵幕」全面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