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阿邦0504
來源:債市邦(ID:bond_bang)
拿外評AAA容易,拿中債隱含評級AAA難,要拿AAA+的中債隱含評級更是難上加難。
可以這么說,拿到AAA+中債隱含評級的發行人是債市中的佼佼者,是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中國企業的最高信用。
這個含金量可比找個銀行包銷SCP出個最低票面利率高太多了!對融資成本的下降是起到實打實的作用。
目前市場上外評拿到最高AAA評級的發行人有813家,中債隱含評級拿到最高AAA+的發行人有多少家呢?
答案是只有10家。分別是中國鐵路、匯金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石油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南方電網、三峽集團、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
這10家AAA+的發行人全部是央企,并且都是在關乎國計民生行業的壟斷央企,在競爭行業里打拼耕耘的央企還真就進不了AAA+這個門。
那么問題來了,是只有央企才有資格去爭取AAA+的中債隱含評級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上一個獲得中債隱含評級AAA+的企業,是一個民企,它的名字叫華為。
華為不可否認是個非常優秀的企業,但在美國全面壓制我國高科技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其無論是所處的行業還是企業經營情況,與前述10家AAA+央企相比還是要遜色一些。
為何曾經華為能拿到AAA+的中債隱含評級呢?
主要歸功于其在境內債券市場的完美首秀。
華為首次發債時間選的恰逢其會,從2019年5月開始,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措施全面升級,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限制華為在全球范圍內的正常采購和經營。
美國的這些舉措引起了我國民眾的強烈不滿,果粉紛紛拋棄使用多年的蘋果手機投入華為的懷抱,而金融民工也通過特別的方式來表達對華為的支持和對美帝的抵觸。
2019年10月23日,華為銀行間市場首秀,各路金融機構將參與華為中票的投資作為是一個愛國情懷的體現,資金量大的來壓個價,資金量小的來湊個倍數。
就這樣,眾人拾柴火焰高,華為3年期中票的票面利率發在了3.48%,而同一天簿記的中央匯金相同期限的中票票面利率也不過3.24%。
中債隱含評級主要參考的是一級市場投標價格和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華為因為是首次發債,完全沒有可參考的二級市場交易,所以一級發行的票面價格成為了確定隱含評級的幾乎唯一指標。
憑借這這個優異的首秀表現,華為成為國內首個獲得AAA+隱含評級的民營企業。
不過隨著市場回歸理性,再疊加美國科技封鎖的進一步升級,華為也在2020年6月28號掉下了AAA+的神壇,回到了AAA的范疇。
時隔華為首秀近一年的時間,隱含評級AAA+家族大概率又將迎來了新的一員。
這個新晉AAA+成員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剛剛發出3年期3%票面利率公司債的大茅臺。
茅臺這次發債的票面利率,不僅要遠低于相似期限的中債隱含評級AAA+成員的存續期債券估值,甚至低于同期限的國開債估值,加入AAA+家族已經是妥妥的了。
與華為相比,茅臺的AAA+基本面基礎要更加牢固,畢竟1200億的準貨幣資金應著區區185億元的有息負債;畢竟其生產的茅臺酒作為硬通貨,在行業內是獨一檔的存在。
20茅臺01估值壓力很大,因為只有票面利率這樣一個可供參考的硬指標。而
而這個硬指標缺又是不準確的,根據財新報導,此次茅臺公司債的主要投資人均為對利率不敏感的銀行自營盤。
對于商業銀行,尤其是國股大行而言,茅臺這類客戶的營銷是比較被動的,因為它經營太好了,在銀行只有負債業務(存款、理財)而沒有資產業務(貸款等融資)。
國股大行的優勢在于資產業務方面,因為LPR成本較低,可以用一個比較低的價格為客戶融出資金,在貸款規模緊張的時候還能化身甲方。
而負債業務方面,國股大行就沒什么優勢了,因為一般而言,存款利率是國有大行<股份行<城農商行。茅臺手握巨額現金,理性的話應該是哪家銀行存款利率高,就把存款放在哪家銀行。
所以此次茅臺發債,國股大行憋了一股勁兒,終于可以在客戶面前秀一把肌肉了!
3%的票面在這種氛圍下投出來,必然不能代表市場公允價格,那么大家覺得20茅臺01的估值應該是在什么區間呢?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債市邦”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首家國企AAA+債券發行人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