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觀點新媒體
來源:觀點(ID:guandianweixin)
堅持房住不炒、堅持租購并舉、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3月5日,新鮮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幾個關鍵數字,在當下時局中國的全新發展描繪了清晰的方向和路線。
過去一段時間,外部環境與因素復雜多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挑戰和考驗,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于房地產行業而言,“好消息”漸漸變多了。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要繼續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同時,加強養老服務,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對報告中這短短幾段話,分析與解讀肯定會非常多。而在當下紛繁蕪雜的信息洪流中,洞察事物的本質,也許是最重要的事情。
結合3月4日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剛剛印發的《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來看,當前關鍵之處是“優化住房金融服務,滿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上述文件圍繞住房提及了五個方面的支持:一是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二是支持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支持銀行保險機構通過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試點、助力政府部門搭建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等方式,推動增加長租房源供給,完善住房租賃市場供應體系;三是滿足新市民合理購房信貸需求;四是提升新市民住房公積金服務水平;五是優化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務。
需要劃重點的是:支持商業銀行認真貫徹國家有關政策,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因城施策執行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合理確定符合購房條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貸款的標準,提升借款和還款便利度。
那么,何為“新市民”?
文件顯示,主要是指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城鎮常住,未獲得當地戶籍或獲得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等,目前約有三億人。
事實上,無論是“新市民”概念及范圍,還是鼓勵銀行保險機構針對新市民在安居需求等領域加強金融服務的內容,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此前兩日已經正式提出。
3月2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郭樹清在回答央視記者提問時表示:“最近我們馬上要出臺一個文件,銀保監會、人民銀行聯合下發,征求了十幾個部門的意見,做好對‘新市民’的服務工作。”
結合當前國際國內環境,以及房地產行業的現實狀況,或許新的發展階段已經到來,而最根本和最核心的,當然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堅持房住不炒、堅持租購并舉、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3月23日,廣州香格里拉大酒店,2022觀點年度論壇將盛大舉行,與全行業共同思考與展望,共謀發展。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觀點”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政府工作報告與“三億新市民”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