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 小債看市
來源| 小債看市(ID:little-bond)
2021年初,陽光城因商票兌付問題引發市場關注,隨后三季報業績爆雷,險資股東泰康集團抽身逃離、公司遭遇“股債雙殺”,“陽光系”在債務泥淖中越陷越深。
3月22日,福建陽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集團”)公告稱,“21福建陽光SCP001”于2022年3月22日應兌付本金5億元、利息2404萬元,因公司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未能支付本期債券本息。
違約公告
公告顯示,上述事項可能觸發陽光集團其他境內債券的相關條款,公司將按照規定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陽光集團已發生多次美元債違約,但這是其境內公開債務首次違約。
據公開資料,“21福建陽光SCP001”發行于2021年6月,當前余額5億元 ,期限270天, 票面利率6.5%, 應于今年3月22日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 。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陽光集團還存續債券9只,存續規模29.39億元,且均將于一年內到期,公司面臨集中兌付壓力巨大。
除此之外,陽光集團還存續6只美元債,存續規模12.9億美元。
3月11日,陽光集團存續1.06億美元境外債券“YANGOG 12.5 02/20/22”發生本息實質違約,3億美元“YANGOG 12.5 01/04/24”利息實質違約,應付利息1875萬美元。
存續美元債
據最新評級報告,陽光集團主體和相關債項信用等級為“BBB”,評級展望維持負面。
另外,陽光集團主要上市公司陽光城(000671.SZ),于今年1月29日首次發生境內公開債務違約,目前違約債券有6只,違約規模達56.06億元。
2月18日,陽光城兩筆存續規模分別為3億美元和3.57億美元的境外債券,未能在30日豁免期內支付利息,違約利息合計為2726.2萬美元。
2021年初,陽光城因商票兌付問題引發市場關注,隨后三季報業績爆雷,險資股東泰康集團抽身逃離、公司遭遇“股債雙殺”,“陽光系”在債務泥淖中越陷越深。
據公開資料,陽光集團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輔以貿易、環保設備制造和民辦教育業務的民營企業。
陽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主要有陽光城(000671.SZ)和龍凈環保(600388.SH),其現金流主要來自運營子公司,其中陽光城占陽光集團總資產的85%以上。
陽光城官網
從股權結構上看,自然人吳潔直接持有陽光集團43.74%股份,合計享有87.62%的表決權,為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吳潔為陽光集團創始人林騰蛟的嫂子。
股權結構圖
近年來,陽光集團收入同比增長,房地產開發仍為毛利潤主要來源,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環保設備制造業務規模收縮,同時地產結轉項目成本上升,其毛利潤和毛利率水平均有所下降。
2021年前三季度,陽光集團實現營收656.59億元,同比增長14.35%;實現歸母凈利潤9.24億元,同比下滑7.81%。
值得注意的是,陽光城房地產銷售額的明顯下滑,加劇了陽光集團未來經營的不確定性。
2021年,陽光城全口徑銷售金額1838億元,同比下降16%;2022年1月份其銷售金額為67.1億元,同比下降49%。
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陽光城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45億~58億,歸母扣非凈利潤預計虧損73億~86億。
陽光城業績情況
截至最新報告期,陽光集團總資產為4433.79億元,總負債3715.53億元,凈資產718.26億元,資產負債率83.8%。
隨著近年來陽光城激進擴張,陽光集團財務杠桿高企,常年維持在80%以上,存在一定杠桿風險。
財務杠桿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陽光集團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流動負債占總負債比為78%。
截至2021年三季末,陽光集團流動負債有2904.12億元,主要為應付賬款及其他應付款,其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有352.36億元。
相較于短期負債規模,陽光集團的資金流較為緊張。截至2021年三季末,其賬上貨幣資金有317.86億元,不足以覆蓋短債,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在備用資金方面,截至2021年6月末,陽光集團銀行授信總額為1427.72億元,未使用授信額度為680.06億元,可以看出其備用資金尚可。
銀行授信額度
除此之外,陽光集團還有非流動負債811.41億元,主要為長期借款,其長期有息負債合計749.44億元。
整體來看,陽光集團剛性負債規模有1177.5億元,主要為長期有息負債,帶息債務比為32%。
近年來,陽光集團有息債務持續增加且規模較大,短期內面臨集中償付壓力,2018年以來其財務費用均超20億,對公司盈利空間形成嚴重擠壓。
另外,陽光集團對外擔保規模較大,面臨一定代償風險。
截至2021年6月末,陽光集團對外擔保余額為60.88億元,其中不含陽光城對并表項目的擔保及子公司龍凈環保的對外擔保,占凈資產的8.29%,對外擔保余額較大,被擔保企業主要為福建省內從事貿易的公司,與其有多年合作關系。
主要對外擔保企業
在對外融資渠道方面,除了發債和借款融資,陽光集團還通過應收賬款,租賃,定增,股權質押以及信托等方式融資。
截至2021年11月,陽光集團共計質押5.94億股陽光城股票,占其所持股份比例85.44%,可以看出股權質押比例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由于償還大量債務,陽光集團的籌資性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再融資壓力較大。
2018、2019和2021年前三季度,陽光集團籌資性現金流分別流出4.07、9.84億和309.4億元,可見其融資環境逐步惡化。
籌資性現金流情況
在資產質量方面,陽光集團存貨規模頗為龐大,截至2021年三季末已突破2000億元,主要為子公司陽光城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存在一定跌價風險和去化壓力。
另外,陽光集團在建及擬建房地產項目未來投資規模較大,在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和融資環境趨緊背景下,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截至2020年末,陽光集團受限資產合計為1327.98億元,占當期末總資產的31.99%,對資產流動性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危機爆發后,陽光集團通過處置資產、請求金融機構及政府支持等措施自救,但受宏觀經濟環境、金融行業監管環境、新冠疫情等因素不利影響,其流動性問題仍然難解,并面臨訴訟、仲裁、資產凍結等困境。
總得來看,陽光集團業績下滑,有息負債逐年攀升,短期償債壓力較大;外部融資環境趨緊,籌資性現金流連續兩年為負,再融資存在較大壓力。
1995年,27歲的林騰蛟從新加坡留學歸來,在福州投資創辦了陽光集團。
次年,林騰蛟成立陽光房地產,進入地產行業,后又涉足教育行業。
2002年,林騰蛟收購上市公司石獅新發,陽光城實現借殼上市,這也是陽光集團第一次進入資本市場,林騰蛟也迎來了回國創業后事業的第一次“起飛”。
陽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騰蛟
同年,陽光集團以4549萬元入主實達網絡,進軍IT行業。
2012年,陽光城把總部從福州遷到上海,陽光集團的房地產業務把觸角伸向全國。
“遷都”上海的陽光城,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銷售規模從2012年的20億元迅速增長至2015年的200億元,三年時間增長近10倍,位列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第29名,成功讓陽光城躋身并領跑房企第二梯隊。
2016年,陽光集團憑借236.57億美元營收首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位列榜單第459位,林騰蛟一時間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
2017年6月,陽光集團收購了全球最大的大氣環保裝備制造企業——龍凈環保。而閩商一直在爭取的民營銀行——華通銀行也在2017年開業,林騰蛟正是銀行的發起人之一。
在并購龍凈環保之后,“陽光系”旗下完整布局陽光金控、陽光教育、陽光醫療、陽光物產、陽光城以及環保集團等六大產業集團。
可以說,林騰蛟實際控制的陽光控股,已成為中國巨型投資控股集團。
而風光背后,“陽光系”多年來積聚的風險也在醞釀,尤其是2021年房地產行業遇冷,陽光城債務風險暴露,這艘商業巨輪開始傾斜。(作者微信:littlebond1)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小債看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