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編輯部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ID:dzypls)
去年以來,物管行業迎來新一輪發展,其中2020年全年共有18家物企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創歷年之最,行業平均36.3倍的估值遠超地產板塊。但隨著行業逐漸成熟,賽道逐漸收窄。明顯的變化就是物企上市的門檻正在提高。盈利能力成為上市企業的核心指標,一些規模較小、且經營動能不強的物企將被拒之門外。此外,2020年下半年以來多家新上市物企頻頻破發,投資者更加謹慎。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已上市和計劃上市的物管企業來說,選擇以什么樣的資產包進行整合才能跑贏大市?從上市物企表現來看,在保證規模和盈利能力的基礎上,物管+商管“雙管齊下”,將成為打開投資者想象空間的一大利器。
商管服務賽道已經打開
經歷了2020年的上市潮,物管行業在資本市場的整體表現正在趨于理性。2019年24家上市物企全年股價漲幅均值為58.02%,到了2020年,上市物企數量達到42家,整體股價漲幅均值卻降為21.55%,其中僅有15家股價漲幅超過均值,超6成物業股股價漲幅低于板塊均值。
此外,上市物企流動性階段性走弱,2020年42家上市物企平均日成交量約300萬股(按250個交易日計算),其中27家日均成交量低于板塊均值。加之前期約40倍的高估值,使得現階段物業板塊的增長略顯乏力。
圖:2020年上市物企股價漲跌幅

注:2020年后上市企業以發行價計算
數據來源:CPIC,克而瑞物管整理
盡管如此,物業股仍然是地產行業的“香餑餑”。對比恒生指數2021年以來漲幅僅5.66%,恒生物業服務及管理指數今年累計漲幅已達11.41%,物業股仍然具有高增長性,尤其是具有商管基因的物業股。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期,物管領域逐漸細分,商辦物業正成為行業發展熱點,成為除住宅以外的最成熟的物業管理類型。
除了較早上市的寶龍商業以外,短短一年內,有商管基因的物企紛紛成功上市,比如華潤萬象生活、卓越商企服務、星盛商業,以及剛剛成功上市的中駿商管。而萬物云、綠城服務等更多品牌物企也在加速進入商辦領域。
根據華安證券預測,到2033年,我國商管運營服務市場在管總面積有望達到9.83億平方米,對應總收入約2781億元。商管細分賽道前景廣闊。
商管業務往往以其較強的確定性和韌性擁有較高的估值,這也是商管成為熱門的一大原因。以華潤萬象生活為例,資本市場給出了106.3倍的估值,分別高出估值第二和第三名7%和45%。同樣以商管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寶龍商業和合景悠活,估值也顯著高于行業均值。
“物管+商管”的多元服務為物企在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突圍的機會。如今,商管板塊再添新兵,中駿商管作為一家綜合物業管理服務提供商,或將為物業股注入新的元素。
構建智慧生態圈,中駿或打開新的想象
實際上,入局商管賽道并非易事。即便是剛上市的中駿商管,也是經過了十多年的積淀而來。
基于母公司中駿集團“一體兩翼”戰略,早在2008年,中駿開發首個商住一體項目——北京·中駿世界城,就此進軍商業地產領域。十三年后,中駿商管成功上市,意味著迎來了新的開始。
無論是寶龍商業、華潤萬象生活以及星盛商業,還是剛剛上市的中駿商管,除了基礎物管服務之外,商業的運營和管理經驗,使得企業具備較強的盈利能力。
以中駿商管為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駿商管擁有104個在管商業及住宅項目,在管總建筑面積約為1620萬平方米,總簽約建筑面積約為3660萬平方米。其中,在管的商業項目共10個,總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
綜合對比已上市物企來看,中駿商管在管規模并算不突出,但盈利能力不容小覷。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駿商管收益由2018年的人民幣3.97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人民幣8.05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3%;凈利潤由2018年的人民幣3482萬元增加至2020年的人民幣1.63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16%。毛利率和凈利率連續三年持續走高,至2020年分別為44.3%和19.3%。
圖:中駿商管2018年至2020年營收、凈利潤及毛利率走勢(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招股書
聚焦商業物業管理方面,毛利率更高。6.1%的在管建筑面積及12.0%的簽約建筑面積的商業物業服務毛利占公司總毛利的61.7%,近三年占比持續上升。商業物業管理及運營服務的毛利率近三年也持續走高,截止2020年底,毛利率為59.0%。
中駿商管在聆訊后資料集中明確表示,按照其戰略重點將向發展商業物業管理及運營服務傾斜。過去三年,中駿商管商業物業管理及運營服務的營收從1.5億元增加至3.7億元,占同期總收益高達近五成,三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6.5%。可以看出,中駿商管主打商管賽道的戰略決心。
規模是“底子”,盈利能力是核心
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物企對規模的追逐趨于白熱化。輕資產特性、良好的現金儲備以及較為穩健的物管商業模式,仍然是支撐物業管理行業穩健發展的底層邏輯。
據克而瑞物管統計,2020年42家上市物企合約管理面積平均增長3916.6萬平方米,合約管理面積平均增速高達45%;在管面積平均增長2809.0萬平方米,在管面積平均增速高達50%。
盡管商管服務是物企上市過程中的“加分項”,但規模仍然是支撐資本市場表現的基石。根據克而瑞物管監測,截至2020年年末,在管規模大于1億平方米的物企自2020年至今股價平均漲幅為64.54%;在管規模處于1000萬平方米至1平方米的物企股價平均漲幅為36.51%;在管規模處于1000平方米以下的物企股價平均漲幅分別為-25.96%。
圖:2020年物企在管規模及各梯隊股價平均漲幅

注:股價數據截至2021年4月;帶有*企業在管規模為預估數據
數據來源:CPIC,克而瑞物管整理
聚焦“物管+商管”型物企,2020年至今管理規模較大的寶龍商業、華潤萬象生活股價漲幅最高,而星盛商業和奧園健康雖然布局商業物業,但規模相對較小,資本市場表現相對較弱。
打包商業資產后,后續規模增長和盈利水平成為關鍵。以寶龍商業為例,2019年新開業6個項目,而2021年預計開業項目達到22個,此外,通過收并購寶龍商業進一步鞏固市場份額。規模高增長性支撐下,寶龍商業股價累計增長161.7%,位居上市物企TOP5。
上市“新兵”中駿商管同樣也在規模化擴張中,2020年,依托母公司中駿集團制訂的“百城計劃”,2025年計劃布局100個中駿世界城,運營面積超1000萬平方米,依托母公司“商業+住宅”雙輪驅動,中駿商管未來規模增長可見性很高。同時,在“一體兩翼”戰略支撐之下,中駿集團去年新增的38個項目中,包含了19座中駿世界城購物中心和9個方隅公寓,此外,項目多戰略布局于一二線和強三線城市,占據城市商業客流中心。
在規模和盈利能力背后,“軟實力”是商管型物企面臨的一大挑戰。這意味著企業必須要同時具備物業管理能力和商業綜合運營能力,才能在行業競爭中釋放出多元業態服務的價值。
比如寶龍商業、華潤萬象生活和中駿商管,其業務不僅包含住宅和商業的物業管理,還包括商業項目的前期定位等增值服務。以中駿商管為例,商業物業服務之外,開業前管理服務和其他增值服務比重不斷提升,其中開業前管理服務連續兩年毛利率保持在60%以上。
中駿商管也帶來了數字化方面的啟發,利用及開發數字化及運營自動化系統,并采用科技解決方案來增強企業競爭力、提升服務質量及客戶滿意度、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及降低成本,同時,多元化產品線、建筑個性化定制、自持物業的精細化營運、經營百貨化的營運模式、沉浸式場景體驗等多維度打造商業“護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商管”并不是商業場所的物管,而是在基礎物業管理服務之外,圍繞商業產業鏈的綜合運營做延展。入局門檻相對較高,商業板塊短期內很難將相應的業務條線組織搭建完成,對于想要入局商管領域的物企來說,并非易事。
對于“雙管”型企業來說,除了規模之外,只有構建標準化的制度,搭建成熟的項目團隊,并打造一站式管理服務能力,才能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丁祖昱評樓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