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董云峰
來源:新金融瑯琊榜(ID:finrank)
領先的商業銀行已經開啟數智化轉型,以開放、智慧、敏捷為核心,以人機協同為重點,積極引入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掀起了一場精耕細作的浪潮。
不知不覺間,金融行業的數字化已經完成了大半。
以中國銀行業為例,到去年末,全行業的離柜率已經超過90%,絕大多數的業務基本實現了數字化。
然而,在新常態下,商業銀行的壓力與困境依然普遍存在,甚至不減反增。另一方面,數字化本身是沒有溫度的,無法承載金融向善的使命。
換句話說,當前階段的數字化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向數智化邁進,走向組織進化、人機協同的新金融。
通過數智化轉型,金融行業前中后臺的每一個環節,包括營銷、風控、運營,都有望實現精細化、個性化,最終達到可持續的降本增效。
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持續深入,數智化驅動下的精耕細作理念,將滲透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在此背景下,不僅是云服務或者智能服務,整個企業服務市場都將迎來波瀾壯闊的黃金時代。
1
數字化下半場
金融業的數字化,比人們想象中來得要快,而疫情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基于北京大學數字金融中心的“商業銀行數字化指數”,北大研究團隊曾對2010年至2018年占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90%的141家銀行進行了數據分析,結果表明,中國銀行業總體上數字化程度不斷加深,從2010年的14.83%增長至2018年的73.78%。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去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達3708.72億筆,同比增長14.59%;離柜交易總額達2308.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8%;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為90.88%。
但在數字化快速推進的同時,商業銀行業績壓力不斷凸顯——成本居高不下,風險整體上行,營收增長乏力。
前陣子的三季報,上市銀行普遍實現了雙位數的凈利潤增長,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去年低基數所導致的。如果不是疫情以來資產規模的超常規增長,這兩年的銀行財報將會相當慘淡,一些銀行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可以說,現階段的數字化,無法支撐商業銀行繼續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要想讓數字化轉化為生產力,需要從數字化升級到數智化。
根據Gartner定義,“數字化”是利用數字技術來改變商業模式并提供新的收入和價值創造機會?!皵抵腔币辉~最早見于2015年北京大學 “知本財團”課題組提出的思索引擎課題報告,最初的定義是:數字智慧化與智慧數字化的合成。
無需糾結概念本身。在當下的語境里,數智化不僅突出了智能化,更強調以用戶為中心,將創新的落腳點從產品與服務延伸到組織與管理,推進企業整體的轉型升級——數智化意味著深入靈魂的數字化。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將數智化視為數字化的高級形態?;蛘哒f,數智化正是數字化的下半場。
2
精耕細作浪潮
有了“智”的加持,精耕細作才成為可能,這將是存量時代的生存法則。
麥肯錫報告指出,AI技術每年可為全球銀行業創造高達1萬億美元的增量價值。雖然對很多金融機構而言,人工智能應用仍然較為零星,且往往只針對特定用例,但越來越多銀行業領軍者已開始通過系統性方法部署高級人工智能,并將其整合到貫穿前后臺的數字化經營全生命周期之中。
伴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過去數年里,金融機構對存量時代的理解日益深刻,從對公、同業到零售,各個業務條線都感受到了數智化轉型的急迫性。
以信用卡業務為例,放在前些年,在發卡量可以每年增長20%、30%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想要實現營收的大幅增長并不難。今后,如果發卡量的增幅下降到10%、5%乃至更低,如何讓營收持續增長10%以上?
答案是,向科技要生產力,向管理要效益:依托新興技術,以人機協同為重點,將每個業務環節的效率提上來,讓體驗更好一點、成本更低一點、利潤更厚一點,在有限的規模之下不斷挖掘價值潛力,持續打造競爭優勢。
一言以蔽之——精耕細作。隨著市場競爭焦點從增量向存量轉變,跑馬圈地式的野蠻生長已經難以為繼。
看似微小的提升,都有可能產生巨大的效益。目前中國銀行業總資產超過300萬億元,總資產收益率(ROA)每提升一個基點,就意味著超過300億元的新增利潤。對一家大中型銀行來說,就是數億乃至超過十億的新增利潤。
在新發展理念之下,精耕細作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舉,并且正成為金融業的主流。
仍以信用卡業務為例,從2021年中報來看,招行提出信用卡業務向“平穩、低波動”的經營模式轉型,平安銀行首次將實動率(活躍客戶占流通客戶的比例)明確為信用卡業務經營發展的北極星指標。
不只是信用卡,領先的商業銀行已經開啟數智化轉型,以開放、智慧、敏捷為核心,以人機協同為重點,積極引入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掀起了一場精耕細作的浪潮。
3
撬動溝通源動力
近年來發生在智能通訊領域的變革,就是這場浪潮的縮影。
金融歸根到底還是服務業,如何更好地連接金融機構與金融消費者,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金融服務的體驗與效率。因此,數智化的金融通訊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其中,智能語音外呼的建設已經成為銀行業關注的焦點。與傳統的人工外呼模式相比,智能語音外呼釋放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從而聚焦于更高品質、個性化、專業性的服務,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邊際效益。
某股份行就是一個例子。通過與容聯云合作,該行信用卡中心探索智能服務新模式,搭建了面向會話業務場景的人機協同智能應用系統,先后上線了小額賬單分期、網發新戶斷點營銷等多個場景,覆蓋了獲客、綁卡首刷、交易、生息、加辦卡、欺詐等多個客戶旅程,由點及面打造新一代智能語音外呼中心。
從成效來看,基于與容聯云合作推出的智能語音外呼系統,這家股份行信用卡的小額賬單分期營銷成功率,從原來的0.1%-0.2%大幅提升至1.17%,網發新戶斷點營銷成功率,也從原來的2.8%提升到了4.9%。
容聯云的定位是服務企業營銷與數智化轉型的SaaS企業,致力于最大化釋放與提升人的價值,其容犀機器人、座席助手、智能陪練等溝通場景智能化產品,均在賦能客服效率的同時,給予客服情感溫度,撬動溝通內增式源動力。
面對AI與金融的融合度越來越高,以及在智能交互場景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容聯云基于獨立自主的NLP技術研發能力,不斷打磨有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的智能通訊產品,快速支撐金融機構完成業務體系、服務體系的智能化改造與升級,打通服務、營銷、業務三個環節。
在近年來的眾多合作實踐中,容聯云幫助金融機構節省了90%以上的人力成本,有效提升平均營銷成功率近10個百分點。
4
AI有心,決策有智
數智化的核心是人,不是機器或者技術。
在數智化時代,人與機器將實現有效的協同與分工,人的價值,數據的價值,都將被進一步激活和釋放。被替代的是那些低效率、低價值的人力作業,而不是人本身。
用招行行長田惠宇的話說,科技與人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關系,科技賦予人力量,人賦予科技溫度。當科技的力量與人的溫度發生化學反應,才能催生最佳的客戶體驗。
埃森哲研究認為,“未來級”企業能夠利用豐富的數據支持決策,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增強員工能力,并能采用敏捷的團隊組織模式,在數字技術應用和運營成熟度等方面大幅超越其他企業,從而徹底改變了業務方式。
這也正是昨日舉行的容聯云“新商業·新AI大會”的主題:AI有心,決策有智。
在本次大會上,容聯云CEO孫昌勛表示,容聯云的使命一直是“提升人類組織的溝通體驗與經營效率”,通過產品、技術助力企業營銷和服務數智化轉型降本增效的同時,堅持對技術普惠和保持有溫度溝通的追求。
他提到,容聯云開放“通訊、音視頻平臺+AI原子”能力,應用空中營業廳、智能語音機器人、智能坐席助手、智能陪練等產品,助力金融、汽車等行業從線下經營的傳統模式轉化到人機協同的遠程經營,在實現企業聯絡中心的迭代升級和降本增效的同時,幫助企業更好地發揮每一個員工的價值,在企業與人能力增長過程中賦予更多可能。
“我們將不斷創新,將效率與人性相結合,致力于讓技術‘更理解人’、‘更有心’, 進而真正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打造下一個五年新商業文明的企業范本?!睂O昌勛說。
截止到目前,容聯云服務的客戶包括但不限于國家電網、海爾控股、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中石油、中石化、中車集團、中國平安、騰訊、京東、順豐等,覆蓋金融、教育、制造、能源、互聯網等行業。
最新出爐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在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容聯云收入結構不斷優化,產品技術驅動力不斷提高;當季度實現收入2.76億元,同比增長44.3%;毛利率43.5%,同比增加5.4個百分點;凈虧損率同比收窄8.5個百分點。
據近日灼識咨詢發布的《中國云通訊行業藍皮書》,中國云通訊行業將迎來快速增長,整體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498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1,465億元;容聯云為2021年上半年營收增速最快的云通訊解決方案服務商,并預計其各業務市場占有率還將持續提升。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新金融瑯琊榜”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銀行數字化了,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