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投拓江湖
來源:投拓江湖(ID:TT707276146)
此前,各地都公布了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數據,看一下這張表:
通過這個表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增速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貴州的3.2%,甘肅的2.8%,以及云南的2.7%。這三個省份,無一例外都是西部的省份。
這雖然不能證明西部的經濟好一些,但是至少證明西部的經濟發展速度,當下比東部有優勢。西部經濟之所以現在有不錯的增速,是有三個深層次的原因:
一是承接東部省份產業外遷,夯實產業基礎的機遇。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長三角、珠三角的紡織、服裝、五金等勞動密集產業,就陸續往內地和東南亞遷移,其中內地省份承接了大部分。
這些產業在轉移的過程中,給當地創造了稅收,解決了就業,還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有的甚至在轉移的過程中,完成了產業的升級換代,以新的面貌呈現。
二是人口的回流。這兩年東部沿海城市的房價漲了不少,現在的新房不論是單價還是總價,都不太友好。同時這些地方的產業升級,對外來務工人員的要求而越來越高,外地人就業的難度在加大,機會在減少。同時因為生活成本的上升,不少人選擇了重歸故里,在家鄉的大城市,或者中型城市就業,甚至是創業。
大家看到這兩年,一些中西部城市的消費越來越旺盛,煙火氣息越來越足了,就是這個深層次的原因所致。
三是各地政府的“大搞基建”。要提升GDP,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搞基建,修高速,修高鐵,直接靠借款上大項目,一年投資上千億,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很直接的。
因為西部省份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當下正在經歷這種模式。比如西部的貴州省,這幾年經濟增速經常排進全國前三,就是搞了不少高速公路。
但是光靠基建推動經濟發展,這條路是有盡頭的,路總有修完的那一天,借的錢總歸是要還的,而且越到后面的基建,經濟屬性越來越差,就越不掙錢。
自從90年代分稅制改革以來,賣地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越來越高,2010年-2018年,地方賣地收入在地方基金性收入中的比例,一直是高于80%的。2019年,各級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達到了6.9萬億,占據了地方財政收入的70%,這一比例還在繼續提高。
但是單純的依靠,房價上漲—地價上漲—GDP增長的老路徑,已經越來越不行了。雖然過去十多年,這一套方法讓地方政府過上了不差錢的日子,但是這個模式已經到了末期。房地產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是“倒U型”的,目前房貸已經很高,居民部門整體負債超過60%,房地產對經濟的擠壓效用超過了帶動效用。
如何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新的財政收入來源,正成為很多地方政府越來越看重的點。
之前網上一篇盛贊合肥是一個風投城市的文章,十分地火爆。合肥市政府,顯然是搞產業的佼佼者,不論是力排眾議拿下京東方,還是芯片領域的黑馬合肥長鑫,亦或是今年落地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都值得大書特書。
一線城市的高房價,高成本,不管是高科技企業還是高端制造業,都讓其有心撤離。大量的二線城市現在有高鐵,配套也起來了,關鍵是房價還不高,程序猿和工程師都想去二線發展,很多公司也是這樣想的。
從各地政府招商失敗或者成功的案例,可以大致總結出來,地方政府對芯片、新能源、光伏、總部基地這四大類產業最為上心。基本上雙方談妥了,就是要地給地,要錢給錢,要政策給政策。
下圖是發改委批準的,重點城市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名單,大家可以借鑒下。
失敗的案例,比如,2005年江西新余花了2億元財政補貼,強勢引入賽維光伏,后來光伏大退坡,賽維項目凄涼收場。再比如,2017年武漢投百億巨資,引入的武漢宏芯,三年了廠房都沒完工,被媒體當成了一個笑話。同時期,成都2017年引入的清華紫光集成電路項目,最近也被爆出產業方遲遲未兌現生產設備安裝承諾,有爛尾的風險。
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武漢光谷,時下大熱的猿輔導在線教育,入駐時間不超過兩年,其員工數量就超過6000人了。再比如尚德培訓機構,早期進入的時候,也就十多人的團隊,現在已經發展成了超過4000名員工,買下了3棟大樓。不管是帶來的人才,相關產業入駐,形成產業鏈,還是GDP的增長,這些都是地方政府想要的。
這種產業的故事,單講出來就能打動一片政府官員。而房企要做的,就是在這些產業進入之前,積累相關的產業資源,捆綁合作。產業方要政策和優惠,房企要商住用地,才能利益最大化。有不少產業方,壓根就不懂產業還能勾商住用地,一塊工業地就滿足了。
那么問題來了,房企自己沒產業,如何找到這些產業方資源呢?
這些一般比較分散,很難有現成的,集中的渠道可以直接用。一般來講,接觸到產業資源比較多的,會有大學高等院校,行業協會,招商公司等渠道。要獲得相關的產業方資源,最好的方式是通過這些方向,多去拜訪,多做圈層活動。并且是要帶著目標去做,事前精心策劃一番,只要公司愿意給資源和支持,還是很容易出結果的。
當然,受限于產業資源,大部分房企勾地是有什么米煮什么飯,將就用手里的產業去談項目,而不是根據政府需求找產業。那這樣的話,勾地的效果自然會差一些,或者純粹在產業方拿地后,再去主動找合作也行。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投拓江湖”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勾地,得有點真本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