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慧吖
來源:新流財經
疫情促使“無接觸貸款”服務升溫。
銀行在一些貸款業務線下申請、風控審核等環節不斷變革,試圖做到純線上化,但新流財經發現,房抵貸業務卻是到目前為止,依然無法實現純線上化的“頑石”。
這里的純線上化指的是像申請線上現金貸那般,不需要線下奔波,用戶從申請到放款都只需要手機線上操作即可。
事實上,盡管近年來有一些金融機構宣稱已經和地方房管局打通了系統,可以做到抵押環節線上化,但新流財經在實際了解中發現,房抵貸業務要做到像線上現金貸這般便捷快速全線上,依舊不可能。
當然,在近幾年金融科技,大數據風控等快速發展下,房抵貸業務已經較前幾年進步很多,用戶從申請到放款,從過去經歷5天、一周甚至半個月的時間到如今的只跑一趟,一天放款也是大有金融機構能做到。
根本無法純線上化的房抵貸
房抵貸業務是指用戶向銀行申請一次性或循環使用的消費或經營用途的貸款。一般來說,房抵貸業務流程主要包括房價評估、征信查詢、借款人面談、抵押物調查、風險評估、抵押登記或者抵押公證等環節。
上述幾個環節中,有幾個固有的痛點,使得這項貸款業務總體流程繁瑣、周期長、重人工、多線下、效率低。
首先,房價評估,一些銀行會和第三方的房產評估公司合作,或者銀行客戶經理(亦有用戶自己)到線下拍照盡調,不過,已經有金融機構在這一步實現純線上化辦理,比如平安普惠業務員透露,在辦房抵貸業務的時候不需要用戶上傳房屋照片,只需要將房產證上面的信息上傳至系統即可。
抵押環節,這里分抵押登記和抵押合同公證,前者需要到當地的房管局辦理,后者需要到公證處辦理。
一般而言,抵押登記是用戶帶上房產證到當地的房管局辦理,房管局會給銀行一份“他項權證書”,證明該房產抵押給了銀行。這個流程看各地的房管局效率,一個工作日到一周不等。
此環節中,有些銀行和當地的房管局系統已經打通,可以實現純線上化操作。不過,范圍仍然很小。
比如2018年時,杭州銀行與杭州市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合作,依托浙江政務網,與不動產中心、房管等部門共享數據,打造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平臺,成為首批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的試點銀行。
后期“抵押登記注銷”業務也開始試點運行,貸款合同結清后,客戶無需再至銀行網點領取他項權證再跑登記中心,只需杭州銀行在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平臺辦理注銷即可,正常情況下,當日便可辦結,客戶若需打印房產證“附記”,可隨時至杭州銀行布有機具的網點自助打印。
抵押合同公證環節,目前也極少有純線上的公證。某法律從業者告訴新流財經,辦理公證必須本人親自到線下。
中原銀行的房抵貸業務“永續貸”在業內較為知名,公開資料顯示可以快到8小時放款。
不過,新流財經在與中原銀行工作人員以及一些從業者交流中得知,盡管中原銀行該房抵貸業務流程時間大大縮短,但并不是用戶不用到線下,而是銀行直接把窗口開到房產交易大廳來提升辦理效率,亦有公證處在銀行設置了代辦點。
多位銀行人士告訴新流財經,其實房管局和銀行的系統打通并不是難事,這得需要看各地政府的科技能力和信息化能力,需要政府和銀行從上到下推動。不過,即便這一環節實現了純線上化,對于房抵貸這項特殊的業務而言,出于風控的考慮,仍然有必要要求用戶到線下面簽。
此處固有的痛點在于對用戶貸款用途的監管,一位東部某城商行從業者向新流財經透露,當前一些法院并不受理純線上貸款業務,“因為在他們看來,純線上業務,借款人借款真實意愿難以評定,即使出具了電子簽名的借款合同,還是不會受理,這就導致銀行不得不選擇將一些業務放在線下,以此保障自己的權益。”
“這也是為什么平安普惠的房抵貸業務今年在部分地區打通了房管局系統,開始試點全線上化運營,但仍然需要客戶到線下簽合同。”一位平安普惠員工告訴新流財經。
房抵貸是打破互聯網貸款20萬限制的出路?
目前從各方因素來看,房抵貸極難實現純線上化操作,但新流財經發現,沒有線下網點的民營銀行卻對此業務躍躍欲試。
據悉,藍海銀行也在2019年上線了房抵貸業務“藍邸貸”,不過該業務目前只能做山東的威海和煙臺兩個市的房產,抵押環節依舊需要用戶到線下。
此外,新流財經還了解到微眾銀行和新網銀行這兩家頭部民營銀行亦在排隊進入房抵貸市場。
為什么民營銀行沒有線下網點,仍然青睞此模式較重的業務?
有從業者分析,此前《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出臺,其中“單戶用于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這一要求實際上對銀行而言有了諸多限制。
那么,為了突破20萬元的額度,不受制于此限制的辦法就是讓貸款產品的性質變成帶有抵押的經營性貸款。
該《辦法》中特別強調“商業銀行發放的抵質押貸款,且押品需進行線下或主要經過線下評估登記和交付保管”。那么,行業常規的帶有線下抵押和評估的房抵貸業務也就不受制于該《辦法》。
目前市場上的房抵貸產品,首先,額度高,單筆最高能達到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因為貸款額度多是按照房產價值的70%來定,一線城市高房價帶來了相應的高額度;
其次,貸款期限長,綜合授信期限最長可達20-30年;三是貸款用途廣,有的銀行定義房抵貸為消費類貸款,貸款用途包括裝修、旅游、購車等,也有的銀行將房抵貸定義為經營性貸款,貸款用途只能用作生產和經營。
房抵貸業務由來以久,對于各種傳統銀行來說,這是一項風險較低且能帶動零售貸款業務的業務,可以說是傳統銀行的標配。
比如平安銀行2019年財報中顯示,2019 年末,平安銀行個人房屋按揭及持證抵押貸款余額 4110.66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32.3%;其中, 住房按揭貸款余額 1993.71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9.3%。也就是說,其持證抵押貸款業務占據住房貸款業務極大比例。
只是,對于沒有網點的民營銀行而言,要拓展此類業務,或許只能借助有網點的傳統銀行或者其他第三方機構了。
不過,也有部分中小民營銀行從業者坦言,對于中小民營銀行而言,自身融資成本較高,而房抵貸產品的利率較低,目前,業務流程無法線上化是一方面,資金成本高是另一個因素,即便推出,在市場上也不具備競爭優勢,所以此類業務不會考慮。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新流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