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毛小柒
【正文】
2022年4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整體上看,一季度經濟繼續承壓,今年及后續很多年可能都要為保5而不斷努力。
一、經濟持續承壓:經濟增速降至5%以下、消費與進口增速轉負
和2020-2021年相比,2022年的基數效應明顯減弱,無須考慮到兩年平均數據,這種情況下,2022年各類經濟金融指標的同比數據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一)2022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4.80%,相較于2021年四季度單季的4%上升0.80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好于市場預期。但這里需要關注兩點:
1、4.80%的經濟增速低于5.10%的2020-2021年兩年平均經濟增速,意味著經濟下行態勢仍在延續。
2、4.80%的經濟增速低于5%,意味中國經濟增速已邁入5%左右的通道。
3、今年1-2月經濟數據顯著好于預期,表明今年一季度經濟的低迷受3月環境影響較大。也即,如果考慮到1-2月數據可能存在一定水分,則意味著當前所面臨的經濟實際下行壓力更大。
(二)2022年3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3.50%,由2022年2月的增長6.70%大幅下滑10.20個百分點至-3.50%,表明內需較為低迷。同時,2022年3月當月,進口同比下降1.70%,較2月的8.30%大幅下滑10個百分點,同樣顯示出內需較為低迷。
(三)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降至4.8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速分別降至3.30%和9.30%,出口金額和進口金額同比增速分別降至13.40%和7.50%。
以上數據表明,當前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要比數據所呈現的更大,基數效應較弱的情況下經濟增速已降至5%以下,意味著未來一段時期經濟需要一直為保5而不斷努力,提振消費這一內需目前看來最為關鍵。
二、投資繼續支撐經濟:基建投資一季度同比大增8.50%、增速延續上升態勢
基數效應不再、消費低迷的情況下,投資繼續支撐著中國經濟。今年一季度,
(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達到9.30%,較1-2月下降2.90個百分點。
(二)基建投資同比增速達到8.50%,較1-2月上升0.40個百分點。
(三)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達到15.60%,較1-2月下降5.30個百分點。
(四)民間投資同比增速達到8.40%,較1-2月下降3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制造業投資、民間投資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雖然仍保持在高位,但較1-2月均有一定下滑,而基建投資增速則延續著上升態勢,需要關注經濟回歸常態化之后新一輪去產能和防債務風險進程的啟動。
三、地產銷售數據比較差: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分別下滑13.80%和22.70%
地產行業數據繼續惡化。
(一)今年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達到0.70%,環比大幅下降3個百分點,目前基本觸及零增長。
(二)不過若從銷售數據來看,地產行業則更為糾結。今年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為31046萬平方米和29655億元,同比分別大幅下降13.80%和22.70%,較2022年1-2月的-9.60%和-11.30%進一步趨于惡化,也即當前地產行業銷售端比較差,政策層面仍需持續呵護。
四、穩就業壓力大:2021年四季度以來失業率已由4.90%升至5.50%
當前經濟層面最大的問題還是就業問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亦明確提出要把就業問題放在最優先的位置。數據上顯示,2021年9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只有4.90%,但2021年12月與2022年1月則分別升至5.10%與5.30%,2022年2-3月進一步升至5.50%,可見當前穩就業的壓力比較大。
五、后續關注LPR是否會下調
2022年4月14日,降準(參見“弱式”降準落地)、存款基準利率上限下調等政策先后推出,現在市場對4月20日的LPR是否會下調存在一定分歧。雖然諸多因素表明央行主動降息的意愿不強、動力不足,但礙于一些現實壓力,LPR下調的可能性并未被完全排除,如存款端成本的下降是否會通過LPR的下調而讓利給實體經濟以及是否會通過下調5年期以上LPR來降低購房者成本、緩解地產行業危機等值得關注。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任博宏觀倫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持續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