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小柒
【正文】
近期諸多信息表明,為托底經濟、實現穩增長目標,政策層面已從一直以來小打小鬧、扭扭捏捏的打補丁節奏(參見持續承壓、如何理解”降低撥備覆蓋率“這一提法?、“弱式”降準落地、央行發聲以及形勢困局等),逐步邁入全面放松期。
一、央行與銀保監會傳達會議精神:落實保障物流暢通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工作
(一)2022年4月15日,央行召開會議,傳達國務院專題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保障物流暢通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工作,明確將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合理給予貸款展期和續貸安排,建立信貸和債券融資對接機制,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運輸物流企業和貨運司機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加民航運輸信貸投放。可以看出,此次會議的針對性較強,重在運輸物流行業。
(二)2022年4月1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金融支持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2〕40號),明確提出以下幾條舉措:
1、要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適當向運輸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傾斜,做好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到期后相關貸款的接續轉換,避免出現行業性限貸、抽貸、斷貸。
2、對于因疫情影響貨車司機償還汽車貸款暫時存在困難的,應視情合理給予延期、展期或續貸安排,同時靈活調整貨車司機個人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后還款期限,幫助其渡過難關。
3、鼓勵對承擔疫情防控和應急運輸任務較重的交通運輸企業開辟綠色通道,提供靈活便捷服務。
二、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釋放出更多信息
2022年4月18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召開,進一步釋放了可喜的政策信息。
(一)改善物流從業人員工作生活條件并給予延期還貸等金融支持。
(二)足量發放使用全國統一通行證,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內全國互認,實行“即采即走即追”閉環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結果為由限制通行。
(三)逐個攻關解決重點地區突出問題,同時明確要建立舉報投訴機制,用好12328熱線,24小時專人值守,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四)要著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通過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領域的1000億元再貸款撬動1萬億元資金,建立汽車、集成電路、消費電子、裝備制造、農用物資、食品、醫藥等重點產業和外貿企業白名單。
整體上看,金融支持的重點行業從運輸物流領域進一步拓寬至汽車、集成電路、消費電子、裝備制造、農用物資、食品、醫藥等各重點行業和外貿企業,范圍大幅放寬,且不局限于疫情地區。
我們看到,近期央行新推出了三項再貸款,合計體量達到3400億元,即2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再貸款、400億元的普惠養老再貸款以及1000億元的交通物流領域再貸款,預計將帶動金融機構貸款投放多增1萬億元。
三、央行和外管局出臺23條舉措:幾乎是全力支持、全面放松
2022年4月18日,央行和外管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23條舉措,從內容上看幾乎是全力支持、全面放松,當然這也是為了響應4月6日國常會的精神(即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費和有效投資的舉措,參見正確理解0406國常會釋放的幾個信號)。
(一)用好已有支持政策:擴大貸款投放、用好專項再貸款等各類工具
央行和外管局明確提出要用好已有金融體系支持政策。具體看,
1、加大金融機構貸款投放、向實體經濟讓利、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對于受困人群給予延期還本付息等各種方式支持。
2、用好用足碳減排支持工具(不設上限)、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2000億元)、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4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2000億元)、交通運輸物流領域再貸款(1000億元)、創業擔保貸款等工具,適當增加再貸款額度,適當提高受疫情實質影響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考核的容忍度。
3、引導平臺公司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最大化惠企利民。
4、提高新發放企業貸款中民營企業貸款占比。
5、將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廣至全國,允許具有貿易出口背景的國內外匯貸款結匯使用。
(二)支持行業和領域大幅拓寬,更注意區域金融支持平衡
1、擴大對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對運輸、集成電路、消費電子、裝備制造、農用物資、食品、醫藥等各重點行業和外貿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2、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糧食市場化收購,加大對大豆、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購銷、加工等環節的支持度,加大對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的支持力度。
3、滿足運輸物流企業、貨車司機、出租車司機、網店店主等靈活就業群體的融資需求,加大普惠養老、科創企業的金融支持,加大對醫療健康、養老托育、文化旅游、新型消費、綠色消費、縣域農村消費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4、鼓勵金融機構豐富汽車等大宗消費金融產品,滿足合理消費資金需求。
5、金融機構對信貸增長緩慢的省(區)新增貸款占比要穩中有升(參見10余個省級地區的融資趨于收縮)。
6、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提供增信服務的民營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或信用保證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民營企業債券投資力度。
(三)將融資平臺公司、地產及建筑行業融資納入支持實體經濟的范疇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將支持平臺公司和地產行業融資納入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范疇,這個提法是非常積極的。
1、首次提及要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
《通知》明確提出要支持地方政府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不得盲目抽貸、壓貸或停貸,做好民間投資和PPP的金融支持工作,這應是近期政策層面首次提及要保障融資平臺的合理融資需求,算是政策層面給予融資平臺公司枷鎖的一定放松。
2、支持地產企業和建筑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通知》進一步提出鼓勵通過調整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貸款利率等方式因城施策,滿足合理住房需求。同時還特別提及要支持地產企業和建筑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加大對優質項目的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搞一刀切,商業銀行的金融AMC要做好出險項目的并購金融服務,適度加大對建筑企業的流動性貸款等支持力度。
可以看出,金融體系對地產行業的支持應是全范圍的,不僅包括各地區、個人住房以及地產企業和建筑企業等。
(四)已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6000億元,鼓勵金融機構投資地方債
央行披露,截至4月中旬,其已上繳結存利潤6000億元(參見央行向財政上繳結存利潤超萬億元的背后),相當于投放基礎貨幣6000億元,體量上基本和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相當(參見“弱式”降準落地)。同時,《通知》還提出要加大對有效投資的金融支持力度,通過投資地方政府債等方式支持地方政府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要求金融機構應主動對接重大項目,加大對水利、交通、管網、市政基礎設施、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項目的支持力度。
四、仍有待監管政策進一步放松,4月LPR下調的概率似乎在上升
(一)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央行和外管局出臺了23項舉措,但《通知》的出臺并沒有監管部門的背書,這意味著其對融資平臺公司和地產行業融資的支持仍有待監管政策約束的放開。
(二)從《通知》的一系列表述來說,4月LPR下調的概率似乎在上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一系列政策舉措從推出到落地以及落地見效仍需時日來檢驗,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預期,但改善的幅度預計并不樂觀,預期的真正扭轉仍有待前期一系列政策的超預期和超幅度糾偏來實現。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任博宏觀倫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放松之路全面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