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董云峰
來源:新金融瑯琊榜(ID:finrank)
在十四五規劃的指引下,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地帶,中國的金融云市場,勢必迎來一場空前的發展大潮,也將是一場“神仙打架”的升級大戰。
到云上去。
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新報道,大部分科技創業企業的80%的收入都投入在云服務方面。這樣的情形讓人回想起一個世紀以前,那時電費支出成為企業的必要支出,還催生出一種新的職位:首席電力官。
這篇題為《云計算之戰愈演愈烈》的文章援引了Gartner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云服務銷售額將增長26%,超過4000億美元。
今天我們所說的云計算,已經演變為數字化時代的基礎設施。在金融機構轉型需求的帶動下,金融云的發展尤其令人矚目,其概念和內涵也在不斷延伸,囊括了以金融數字化為核心的一系列科技服務。
回首2021年,中國金融云市場精彩紛呈,在業務高增長的同時,頭部平臺紛紛對產品與服務進行迭代升級,并積極探索差異化與精細化,以應對洶涌澎湃的金融云建設大潮。
1 頂層設計加碼
隨著十四五規劃進入第二個年頭,越來越多的配套政策浮出水面,金融云市場不斷迎來利好。
1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到,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降低技術和資金壁壘,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數字商務,全面加快商貿、物流、金融等服務業數字化轉型。
1月4日,據央行網站披露,已于近日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簡稱《規劃》)。這是央行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之后,編制的第二輪金融科技發展規劃。
《規劃》指出,要以加強金融數據要素應用為基礎,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目標,以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強化金融科技審慎監管為主線,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力爭到2025年實現整體水平與核心競爭力跨越式提升。
央行在《規劃》中提出了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包括:深化數字技術金融應用,健全安全與效率并重的科技成果應用體制機制,不斷壯大開放創新、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等等。
此前在1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對 “十四五”時期信息化發展作出部署安排:到2023年,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到2025年,先進可靠、富有彈性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基本形成,金融業初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
在新形勢下,當前金融科技的發展重心已經從科技賦能走到了全面數字化轉型,金融云的角色與使命也在不斷升級。它不再是技術上的修修補補,或者業務上的簡單引流,而是需要在根本上起到重塑與重構的作用,推動金融機構的再造。
用《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的表述: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將數字思維貫穿業務運營全鏈條。未來幾年,從核心系統、數據庫到各個業務環節,金融機構普遍有著旺盛的上云以及更多深度服務需求。
在十四五規劃的指引下,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地帶,中國的金融云市場,勢必迎來一場空前的發展大潮,也將是一場“神仙打架”的升級大戰。
2 頭部云廠商的升級與蛻變
透過2021年頭部金融云平臺的動向,可以看到它們為這場升級大戰鉚足了勁。
5月,阿里云正式對發布金融級全棧技術方案,助力金融機構構建新一代云原生金融核心與關鍵業務系統。該方案包括:“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云原生中間件體系、Service Mesh服務網格方案、全鏈路壓測、單元化中臺化核心方案、核心異地多活方案等一系列技術。
6月,華為云推出了全新的金融云網解決方案,圍繞“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提供“網絡穩、運維穩、防護穩”的穩態銀行架構,確保7*24小時業務連續,保障金融服務安全可靠;同時實現“應用上線快、分支上云快、云網調度快”的敏態架構,使新業務分鐘級上線,提升業務創新效率。
7月,京東云推出聯結產業供應鏈的第三代數智化金融云,以京東云混合數字基礎設施為底座,以區塊鏈、AI、IoT技術為通用模塊,構建起智貸云、信用卡云、資管云、保險云、支付云、供金云等多個行業云解決方案,以及智能運營、智能客服、智能大腦等通用服務解決方案。
8月,騰訊云宣布“未來金融1.0”解決方案正式升級至2.0版本。在新的2.0版本中,騰訊云將解決方案升級為新基建、新連接和新服務,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項能力,提供整體的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幫助它們驅動新的業務增長。
整體上,依托技術優勢,阿里云與華為云的業務重心更加貼近底層,二者又分別主打核心系統和網絡架構;騰訊云“未來金融”2.0版本,以新服務為亮點,進一步突出了自身的生態和場景優勢。
而京東云推出的第三代數智化金融云,致力于為金融機構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在實現技術自主可控的同時實現模式的全面升級,更體現了金融云在當下的發展趨勢。
從我國金融云的發展歷程來看,第一代金融云是以行業應用軟件開發為核心,推動金融行業基礎設施升級;第二代金融云是滿足監管要求的行業金融云,根據金融業務的需求,推廣分布式架構金融行業云;到了第三代,進一步升級為數智化金融云,聚焦金融機構的全面數字化轉型。
可以看到,盡管市場競爭日漸白熱化,巨頭們一直在積極探索各自的差異化方向,從而給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活力與可能性。
3 大潮奔涌
中國的金融云建設進入“深水區”。
這是IDC在去年11月發布的《中國金融云市場(2021上半年)跟蹤》報告中給出的結論。
IDC指出,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關鍵業務系統分布式改造正逐步納入頭部金融機構IT建設規劃,從新增系統全量上云,到存量系統逐步遷移;從業務系統云原生改造,到數據庫、數倉更迭,金融云的內涵與價值正逐步擴大和提升。
作為聯結產業供應鏈的第三代數智化金融云,京東金融云被視為行業進入“深水區”的標桿。依托京東集團的產業生態與社會供應鏈,京東金融云具有深度的產業Know-how,能夠助力金融機構在產業鏈、供應鏈中展開業務,繼而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數字化轉型服務。
這可以解釋京東金融云在近年來的快速崛起。從2021年上半年數據來看,京東金融云的平臺解決方案業務同比增速近80%,遠超整體平均水平,連續兩年快速飆升。
截至目前,京東金融云已經實現了面向銀行、保險和資管三大行業完整的解決方案,并創新性的推出了獨具京東特色的金融機構網點轉型解決方案、區域銀行支持鄉村振興解決方案,助力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實現線上線下數字化升級,在廣度和深度層面全面提升聯結產業鏈供應鏈、支持城市和農村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以網點轉型解決方案為例,集合網點周邊生態特征,京東金融云可圍繞特惠生活、數字人民幣、健康養老、汽車金融四大主題場景,基于數字化的客群洞察、場景建設、場景營銷、場景運營,為銀行提供一體化、全流程的數字生態型智能網點建設及運營服務。目前,該方案已累計服務超過400+網點。
如果說網點轉型服務凸顯了京東金融云在廣度上的實力,那么與江南農商銀行的合作,則可以看到其在深度上的功夫。
在“全國前十大農商行排行榜”中,江南農商銀行位列第8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金融智能化轉型道路上的領跑。過去兩年里,江南農商行銀行與京東金融云合作打造了VTM(虛擬柜員機)數字員工,是全國首個能獨立、全程辦理銀行真實交易的數字人,形成了多渠道、全場景、端到端的VTM數字人解決方案。目前該項目已在江南農商銀行多個網點部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們在騰訊金融云身上,也看到了類似的進化邏輯——以場景為切入點,將金融數字化與產業數字化打通。
通過“未來金融”解決方案2.0版本,騰訊云在金融新基建、數字新連接的基礎上,提出了場景新服務的新戰略理念。所謂場景新服務,是指騰訊云結合金融機構服務創新的需求,依托騰訊數字化落地能力及客戶運營經驗,聯合合作伙伴為金融機構提供能夠解決具體場景服務需求的解決方案。
比如,騰訊云能夠針對醫療、教育等場景提供支付、風控等能力,助力金融機構將金融服務嵌套進醫療場景;在鄉村振興領域,騰訊云能夠與農村金融機構,結合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在產業金融領域,騰訊云能夠提供供應鏈金融系統,協助企業打造風險管控和普惠金融的能力,助力產業金融高效發展。
從政策加碼到巨頭進化,從需求端到供給端,從1.0到3.0,金融云市場已經開啟爆發之勢,而真正的高潮還在后頭。
據IDC與京東云聯合發布的《區域銀行數字化轉型與支持鄉村振興白皮書》,以云為中心的數字化基礎架構在區域性銀行數字化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使用云工具和方法進行開發,利用云的屬性通過軟件定義一切,以無處不在的部署實現資產使用模式和服務消費模式的轉變,在此基礎上助力區域性銀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數字化金融服務。
目前全國共有4000多家中小銀行機構,它們同樣走在數字化轉型的十字路口,這是屬于金融云平臺的歷史性機遇。
大潮奔涌,未來已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新金融瑯琊榜”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金融云大潮奔涌:云廠商的角逐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