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來源 | 零壹財經
作者 | 朱梅胤
數字經濟浪潮之下,司庫管理也正在火熱出圈。
2021年,被稱為央企建設司庫管理體系的元年。當年,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表示,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手段上,將從司庫管理體系的建設推動中央企業加快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和債務風險防控,強化債務風險穿透式監測預警,全面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2022年,司庫管理建設進入了爆發之年。1月,國資委發布《關于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司庫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的意見》,強調了司庫建設的重要意義:隨著技術快速演進、金融支付手段更新迭代,以及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加快,企業傳統的資金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管理能力現代化和國資監管數字化的新要求。司庫體系建設被賦予了建設資金管理數字化的新使命。
3月,國資委再度發布《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指出了要將司庫體系建設作為促進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開年短短3個月,國資委連續推出兩則重磅文件,迅速將司庫體系建設的必要性推向了戰略高度,對于目前市場在資金管理領域所存在的種種需求和挑戰,司庫管理賦能已經迫在眉睫。
一、數字新時代,企業司庫建設是必做題
政策的頒布往往伴隨著市場的需求。
司庫并非是近些年市場才提出的新概念,其核心仍是資金的管理活動,以信息系統為管理平臺融入智能化、數字化手段,對公司以及企業的金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辨別并控制金融風險,司庫管理超越了傳統的現金預算、賬戶管理與短期流動性管理,逐步擴展到更多的資金管理功能。
表1 資金管理和司庫管理部分功能對比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總體來看,司庫管理衍生于資金管理但又超脫于資金管理,信息化能力、外延性和協同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強,同時更具有戰略導向。相較于傳統的資金管理方式,司庫管理能更大程度節約成本尤其是時間成本、提升效率,實現管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12年至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的流動資產累計值持續增加,企業對于資金管理的需求也呈現階梯式增長。
圖1 規模以上企業流動資產累計值(萬億)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零壹智庫
當下數字化轉型也受到各行各業的廣泛關注,數字化轉型表明只有企業對其業務、系統等各方面進行完全、徹底的信息化重塑,其轉型之路才能完成,進而增強其行業競爭力。而資金作為企業的“心臟”,承擔起的是企業運作的源動力,連接了企業幾乎所有的業務,從這一層面來看,企業資金的管理系統的數字化轉型已經不再是可選題而是必做題,受到了各企業的格外關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趨勢之下,傳統資金管理方式開始漸漸失去優勢,市場對于司庫建設的熱情和需求大大得到提升,甚至成為了部分企業的剛需,走向司庫建設逐漸成為一條必經之路。
二、司庫管理市場仍待改善,三類參與者亟尋答案
在政策要求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之下,司庫管理市場同樣迎來了迅猛發展。數據顯示,2021年司庫(資金)管理市場規模超20億元,預計2024將達到百億規模,司庫管理賽道將開啟全新藍海市場。
司庫管理市場雖然預期增速迅猛,但目前仍處于探索初期。
從司庫建設本身來說,理想的司庫系統應融合賬戶收付、資金運營、投融資管理、風險管理于一體,內外聯通,實現業務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三流合一。而就目前的司庫建設整體來看,在技術、產品力、專業化進程等多方面來看都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從行業需求來看,由于司庫的建設近兩年才得到各個企業的重視,曾經需求的欠缺導致了供給的不足,對于如今的多維要求各個產品無法迅速滿足,進而出現了諸多當前司庫產品設計存在缺陷的問題。如企業資金管理不到位,風險管理評估標準不一,智慧決策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
當前市場,可謂是機會與挑戰并存,各大服務廠商摩拳擦掌,欲在司庫紅利之下為市場帶來更完善更全面的解決方案。整體來看,目前市場主要存在三類服務于司庫管理賽道的參與者。
I類是傳統的綜合型企業服務商,包括用友網絡、金蝶、軟通動力等廠商,開始加入到司庫建設的大軍中。近幾個月,這些服務商多次發布、更新司庫建設相關產品,創建與自身現有業務相連接的司庫管理體系。這類廠商在系統化連接層面更具有優勢,但另一方面由于其業務覆蓋范圍較廣,因此難以做到司庫建設的深度精準設計,同時會存在功能相對單一等諸多問題。
II類廠商主要是近五年內才入局資金管理領域的成長型服務商,如優財云鏈、司庫立方、上海倍可,這類企業由于在司庫建設方面布局較晚,大多選擇的是SaaS類資金系統服務這一相對標準化解決方案,這類客戶主要還是基于支付SaaS的需求而所做的選擇。但就司庫管理領域來說,主要客戶群體主要集中在大型集團類企業,對于專業定制化的需求更加強烈,而SaaS服務更契合中小微企業。另一方面,鑒于各個企業對于資金交易以及核心數字資產及信息安全考慮,資金管理人員對于更為開放的SaaS系統接受度也相對有限。因此SaaS解決方案在資金管理領域的應用仍有待商榷。
III類則主要為深耕于資金管理、司庫管理市場的技術性垂直服務商,這一類服務商由于長期專注于企業集團的資金管理系統,在數字化賦能、維護資金的穩健運行層面有著更透徹的服務能力,相較于綜合型企業服務商雖然在規模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其差異化優勢明顯,在當前司庫管理建設領域有著更為獨到的心得,這類服務廠商代表包括拜特科技、九恒星、保融科技等。
表2 部分垂直服務商市場分析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但是這類服務商由于各自定位不同,在司庫建設領域的服務能力、客戶群體又有所不同,內部同樣存在一定的差異。
拜特科技主要服務頭部集團類企業為主,目前集團類客戶已達近千家,同時直接合作銀行數量也達到了近170家,支持近千家銀行服務接入,另一方面其司庫建設布局相比其他參與者更早,在這一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九恒星的商業定位更多是服務財務公司群體,以及對第三方支付場景的支持,以服務腰部客戶為主,而對于集團類司庫管理能力相對較弱。
保融科技作為近年來的后起之秀,其和銀行構建起諸多的連接體系,所以對銀行的合作渠道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另一方面由于更聚焦于腰部成長性企業的服務對象,所以在集團司庫管理建設方面投入相對較少。
三、深耕行業20余年,拜特科技提出多種方案
在眾多司庫管理服務商中,拜特科技基于更長的經驗積累,更專注的業務結構以及對集團類客戶的服務能力,成為政策驅動下的司庫管理賽道中最具代表性的服務商之一。
拜特科技成立于2000年,創立之初就開始立足于中國司庫的發展規劃,持續深耕22年之久,是中國最早研究司庫產品的奠基者之一。目前公司仍然將司庫作為核心產品建設,對當下行業痛點提出了獨特的解決方案,在集團流動性管理、債務融資管控、企業資金預測、境外資金管控以及財資組織數字化智能決策等多個維度做到統一管控,多元化分析,在提升企業資金利用能力、優化資源結構的同時實現對風險的精準防范。
目前拜特科技已經幫助上海電氣、中國重汽等多家行業龍頭完成司庫系統的建設。在助力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同時,也為中國司庫發展遞交出自己的答案。
圖2 司庫管理-產融業態融合示意圖
資料來源:拜特科技官網
圖3 拜特科技智慧司庫應用場景和服務生態
資料來源:拜特科技官網
在集團司庫的頂層設計之下,拜特科技同樣為商業銀行、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提出了解決方案,包括財務公司核心系統、銀行財資系統、智能現金管理云平臺以及專業SaaS平臺等。
優秀智能化產品設計除了多年扎根以來的行業經驗之外,其科技投入也構建起了獨特的優勢。根據官網資料顯示,目前拜特科技總員工人數超300人,其中研發與技術人員占比超70%,處于同行業的一線水平。且擁有著行業內領先的技術架構——最新一代技術架構云原生,其核心技術架構人員也都來自于阿里、華為從業多年架構級的團隊。
在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層面,拜特科技目前已擁有上百項軟件著作權,根據智慧芽數據顯示,拜特科技遞交了10余項涉及到司庫管理的專利申請,且均屬于發明專利,目前也已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等多項資質。
隨著數字化發展的持續深入,產品形態也應該適應行業趨勢的變化,拜特科技始終秉持著“擁抱變化”的態度,持續升級、優化司庫管理的用戶體驗。據了解,拜特科技將于后續持續發布集團司庫2.0、財資云平臺升級、企業支付應用升級等多項產品,提速司庫管理體系建設。
四、小結
在當下司庫建設的風口之上,無論是行業還是廠商都已深知,司庫管理體系建設已經成為了企業的必經之路。
企業應該順應行業趨勢實現財資管理層面的理念轉變和升維,不僅能解放人力成本,節約資源,同時對于決策者來說能提高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進而達到提升財務價值這一落腳點。對于行業賦能者來說,要從交易運營、投融資管理、風險管控等多個維度出發,緊抓行業痛點,在日新月異的多層次需求之下為企業進行主動的價值創造,而非被動的業務輔助,助力行業司庫建設和財資管理革新。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零壹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