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投拓江湖團隊
來源:投拓江湖(ID:toutuoJH)
地產投資人每天都會接觸形形色色的,各類收并購項目信息,公司規模越大,領導越熱情,項目信息就越多。
有價值的項目總是少數,更多的項目是有很大的問題的,根本不用在上面浪費時間。特別是一些“爺爺輩”的網紅地塊,一次次被翻出來的,不勝其煩。如果每個項目都花平均的精力去研判和測算,那估計都得累死了。
因此,為了減輕工作負荷,將有限的精力花到真正有價值的項目身上,對項目的高效篩選工作就十分必要了。學會篩選項目,不僅是節約時間的一種非常有力方式,更是從源頭上避坑的有效手段。下面分享一些并購項目篩選的高效方式,主要是三個方面:
從信息來源和完整度判斷
收并購項目信息來源分很多種,除了自己的資源關系找的項目以外,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居間人向公司推薦的。居間人也有很多類,有的還是很專業的,但是剩下的大部分居間人都是兼職的,只知道搞信息,見過土地方的度不多。很多中間人提供的項目信息不全面,甚至連項目的證照都看不到的,要看證照需要開證明,這種首先PASS掉。委婉拒絕,讓對方把項目資料弄清楚后再來。
2、金融機構向公司推薦的。金融機構推薦的項目,信息來源相對真實靠譜,也跟土地方關系直接。如果項目資料齊全,判斷項目沒有硬傷,可以重點跟進一下。
3、公司領導或者老板朋友推薦的。這種項目需要引起重視,里面會有一些有價值的項目。當然,這種渠道項目信息數量大,也有大量不靠譜的項目,需要耐心甄別。即便項目有問題,談不成的,也可以積累一些資源關系,上面領導推薦的一般不會差。
另外,很多項目領導不是不知道有問題,而是需要你充分研判之后,需要你給出一個合理的拒絕理由,好讓對方死心。這點是很多投資人最不爽的,遇到這種垃圾項目,就牢騷滿腹,覺得領導是SB。因此大家要理性對待,認真找項目的痛點,完成一個漂亮的政治任務。
從項目公司屬性判斷
根據項目所在的項目公司屬性,按照風險高低,優劣程度我們可以將項目公司分為四類:國企、上市公司、單一股東私企、多個股東私企。
1、國企土地大多來源干凈,而且權屬關系清晰,轉讓的原因大多是前期囤地或者托底拿地,根本無心開發,只想早點賣掉套現。國企土地的作價,一般都是根據市場價格為依據,由第三方評估公司確定,不會存在亂要價的情況。
國企資金面情況良好,一般除了抵押融資,不會動其他的歪腦子,所以項目公司的債權債務關系是清晰明確的。因為國企的地和股權變更,都要公開掛牌交易,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確保順利摘牌。
2、上市公司土地,這種情況一般比較少見,一般來說只有上市公司存在資金問題,或者主動戰略退出(比如之前新世界地產和李嘉誠退出內地市場),才會有賣地的情況。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相對規范,資料也較為齊備,各種監管機構(證監會)已經做好了風險把關。
上市公司賣地,一般是急于套現,想穩住現金流(例如2019年出事的上海某老王的公司),因此價格好商量。談判的空間很大,可以談收并購,也可以談合作開發。
3、單一股東私企。這種項目公司,最大的問題在于檔案資料不規范,賬務混亂,債權債務關系不清晰。通過盡職調查只能解決土地的問題,項目公司的問題只能查清楚一部分,特別是一些或有債務,民進借貸,防不勝防。
私企老板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喜歡漫天要價,他們可能不太懂土增稅,含稅價和非含稅價的區別。只看到隔壁地塊拍出了高價,就要賣同等價格,因此跟他們談價格非常痛苦。
4、多個股東的私企。這種公司,問題就在于多個股東之間會存在扯皮的情況。根據公司法規定,股東轉讓股權的,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如果要收購一家項目公司部分股權,必須要其他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如果這個情況沒扯清楚,收購會變得非常痛苦。從項目分類判斷
項目本身的屬性分類,也能進行一些大致的判斷。現在市面上流通的一些土地信息,我們可以按優劣進行分類,依次是:已取證未開發凈地、在建未售、已取證有拆遷土地、在建已售、未取證土地。
1、已取證未開發凈地。這種土地的土地款交了,土地證已經辦了,規劃指標沒有過期,地上三通一平,沒有拆遷和附著物干干凈凈的,老板就是囤地等著炒地皮套現的,股權并購比較適合這類土地。
但是這類土地在上一輪市場行情中,已經被大部分房企都搜刮了一遍,漏網的項目不多了。
2、在建未售項目。這類項目大多是因為資金出了問題,導致項目無法繼續。因為進行了部分開發,可以選擇在建工程轉讓的方式進行交易,但是需要滿足25%的投資強度,不滿足的需要進行墊資修建。墊資問題還要考慮資金風險可控,以及保全措施。
另外一個就是稅費的承擔問題,在建工程轉讓賣方需要清繳增值稅、土增稅、所得稅,稅負較重,因此接受度較低。還要解決原來的一些列合同解約,特別是總包合同是否能解除的問題。
3、已取證有拆遷問題的地。這類地一般存在年限比較久,都是一些老大難的拆遷遺留問題,好多都是飄了無數年的老項目了,時不時又會傳出拆遷可以解決的新消息。
但是這類項目,除非消息靠譜,有十分的確信,建議謹慎對待。拆遷問題周期長,拆遷進度不可控,投入資金風險大,每年自有資金利息都能嚇死人。
4、在建已售。這類地項目除了債權債務關系復雜外,已售部分還存在延期交樓和維權的法律糾紛。雖然也是采用在建工程轉讓的交易模式,但是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項目貨值已部分,甚至大部分出售,剩下的優質貨值不多,商業、車位等難以去化的資產,所占貨值比例較高。
拿這種項目,投拓人員就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思路了,你家公司是開發商,不是資產承包商,土地才是本質的需求。花了大價錢,拿了一大堆資產,還有一部分是不好去化的,這跟公司追求的開發業績和現金流是違背的。
5、未取證項目。這種就是故事型的項目了,一般都是披著一個神秘的面紗,要么是子虛烏有,半路傳歪了的消息。要么就是還沒拿地,先放出消息出來,先談著,等落地了再說。
還有一些勾地,已經簽了一個框架協議的,然后就出來滿世界找買家。但是這種項目也是要接觸的,萬一有戲呢?但是談歸談,絕對不能支付資金,一切以項目能落地時為準。
總之,面對收并購項目的要點就是:有耐心,充分篩選和挖掘項目的價值。不要認為設定,主觀認定項目怎樣,風險為第一考慮要素,然后再談項目價值。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投拓江湖”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收并購搞不好,是會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