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感恩贊賞你
來源:小債看市(ID:little-bond)
山東地煉企業“互保圈”風險持續發酵,由于被擔保人借款逾期發生連帶責任,亞通石化已經兩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降級
6月30日,大公國際公告稱,確定東營市亞通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通石化”)的主體和“17亞通01”的信用等級調整為AA-,同時移出信用觀察名單并評定展望為負面。
下調評級公告
大公國際認為,亞通石化盈利能力明顯下滑,有息負債繼續增加,短期償債壓力集中度很高,對外擔保仍存較大或有風險,且其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存在較大代償風險。
今年以來,亞通石化因被擔保人陸宇塑膠借款逾期發生連帶責任,已經先后兩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小債看市》統計,亞通石化目前僅存續“17亞通01”一只債券,該券發行于2017年12月,當前余額為0.8億元,期限為5年期,將于2021年12月19日面臨回售。
流動性危機爆發
據官網介紹,亞通石化成立于2002年,是集倉儲、物流、深加工、國際貿易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石化企業。
從股權結構上看,亞通石化的控股股東為自然人賈相國,持股比例為90%,他也是公司實控人。
股權結構圖
2018年以來,亞通石化盈利能力持續下滑,2019年由于其產品結構變動,新增產品毛利較低,當年凈利潤和毛利率出現斷崖式下滑。
2019年,亞通石化實現營業收入227.51億元,同比下滑4.69%;實現凈利潤2.06億元,同比下滑81.93%。
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盈利能力下滑的同時,2019年亞通石化的經營性現金流由正轉負,大幅流出10.07億元,對債務和利息的保障能力惡化。
截至最新報告期,亞通石化的總資產為166.71億元,總負債84.07億元,凈資產82.64億元,資產負債率50.43%。
雖然,亞通石化的財務杠桿水平看似不高,但其短期償債風險不可忽視。
《小債看市》注意到,亞通石化債務結構極不合理,其流動負債占總債務比高達98.5%,短期償債風險激增。
截至2019年年末,亞通石化流動負債有82.85億元,主要為短期借款34.36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41.43億元,其一年內的短期負債有40.15億元。
然而,相較于短期負債規模,亞通石化的現金流已經枯竭。
截至2019年年末,亞通石化賬上貨幣資金僅有11.34億元,不僅較2018年大幅下降59%,而且其中11.22億元均為保證金等受限資金不可動用。
值得注意的是,亞通石化的受限資金規模一直較高,其貨幣資金常年無法覆蓋短債并且持續下降,經營性現金流對債務和利息的保障也十分有限,因此其多年來主要依賴于外部融資償債。
在外部融資方面,亞通石化的融資渠道較單一,基本上只能通過發債和借款融資,但2018年以來其再無新債發行,并且銀行授信余額也大幅下降,可見其外部融資遇阻。
截至2019年年末,亞通石化的銀行授信總額為68.6億元,未使用授信額度為7.18億元,說明其財務彈性不佳,備用資金較少。
在負債方面,亞通石化還有非流動負債1.22億元,主要為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其整體有息負債有81.17億元,帶息負債比高達97%。
高企的有息負債,促使亞通石化近年來的財務費用迅猛增長,2019年該項指標為2.46億元比凈利潤還高,對利潤形成巨大侵蝕。
近年來,亞通石化的預付款項、應收賬款以及存貨規模龐大且增速較快,2019年這三個指標分別為46.03億元,17億元以及40.29億元,其中應收賬款集中度及關聯方占比較高,高企的上述三項數據對資金形成較大占用,對資產流動性產生不利影響。
另外,2018年以來東營地煉企業“互保圈”風險值得關注,金茂、大海和東辰集團已相繼走向破產重整。
截至2019年年末,亞通石化對外擔保余額為45.67億元,擔保比率快速上升,且被擔保企業區域和行業集中度較高,部分被擔保企業已多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存在較大代償風險。
對外擔保情況
總得來看,2019年亞通石化已出現經營惡化、有息負債高企、現金流枯竭等問題,且對外擔保規模較大存在一定代償風險,如不能化解眼前的流動性危機,債務危機一觸即發。
地煉行業與擔保圈
1998年,中國石油石化行業宏觀調整,結構性調整后加工能力在100萬噸/年以上的煉廠大多劃歸兩大國有石油公司,而100萬噸/年以下的小煉油企業選擇保留了82家,成為“地煉”。
而山東成為了中國地煉最為集中的省份,因為其擁有勝利油田,又毗鄰中原油田,具有發展石化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因此,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山東東營、濱州、淄博、菏澤等地陸續涌現出一批小煉油企業,其總能力占全省地方煉化產業的93.6%。
然而,煉油是一個利潤不高的產業,企業通過加工原油、銷售成品油獲利,一般其利潤不會超過20%。
近年來,地煉企業受到財稅政策和國際油價等影響,很多企業都陷入嚴重虧損中。
2018年初,國稅總局下發《關于成品油消費稅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堵住了原料環節的避稅漏洞;隨后全國增值稅改革,又在一定程度堵住了出廠環節逃稅漏洞。
2018年10月,國際油價突然暴跌,多面夾擊下地煉企業希望通過原油期貨或其他期貨的操作獲得額外的利潤。
然而,2018年下半年就有消息稱,部分山東地煉企業因為期貨操作失誤等原因而無力償債接近破產。
而且,這些地煉企業大都進行了擔保圈,通過擔保圈進行債券或銀行貸款,再將資金投入期貨市場操作。一旦有一個或部分企業發生債務危機,當地就容易發生連環性債務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東營多家規模以上企業發生債務違約,對當地信用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信用政策收縮導致轄區內個體企業流動性風險隨之上升。
不過,在山東省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努力下,一系列熔斷擔保圈的措施隨之出臺,民企間互聯互保代償風險得到部分化解。
目前,山東地煉企業經營模式仍是以煉油為主,但也有一些企業開始把大宗化工品作為主業。2019年亞通石化產品結構大調整,也是為了努力向產業鏈下游延伸,但轉型后業績一敗涂地。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小債看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