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投拓江湖
來源:投拓江湖(ID:TT707276146)
地產投資崗位,真是一個極為不公平的地方,有的人累死累活寫報告做測算,走上會流程,卻一年拿不到一塊地。有的人工作量也很大,但在崗位還能上游刃有余,可以多次拿地。
今天這篇,就講一下某投資總(兼部門負責人),在一個月內拿五塊地的真實故事,非凡爾賽喲。以下內容來自某粉絲投稿,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又到了年底,處于相對空閑的拿地空檔期,工作相對沒那么飽和,近期的工作重點就是整理內務,進行內部培訓,以及總結全年的工作。
今年整個部門拿了6塊地,其中5塊是在四月份拿的,另外1塊是在五月份拿的,超額完成了公司的投資指標,為明年的貨值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尤其是四月拿的5塊地,公司拿地勢頭迅猛,部門投資工作也很出色,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四月份的時候,今年疫情剛剛結束,土拍市場開始升溫,部分區域拿地競爭相當激烈。我們公司是進入本城市的第二個年頭,去年剛進場拿了兩塊地,集團對本區域的投資工作十分重視,今年加大了投資力度。老板開會,多次鼓勵大家鉚足干勁,不要漏過每一個項目,凡是掛出來的地塊,都要進行研判。重點做招拍掛,也可以兼做收并購,拿地標準可以放寬,底線是不虧就行,只要項目能產生現金流,開出來的貨好去化。
在今年四月的第一周,我們部門就拿到了兩宗招拍掛的地塊。兩宗地是在城市的近郊區,地掛出來的時候是三月中旬,在當時各大房企都還在忙著處理疫情后的復工復產問題,沒有太多的資金用于拿地,很多公司也都是之進行了研判,沒有去準備參拍。我們公司看好了這個節點,在2月底的時候,集團就早做謀劃,發行了一筆10億的公司債,確保公司經營資金。而春節前后的項目銷售回款,則是為年初的拿地準備的。
進入了四月的第二周,原來談的一個收并購項目,因為土地方要價太高,談崩了,幾乎都要放棄的。最近中間人又帶話來了,說是土地方近期做生意,資金周轉出現困難,打算急售項目,用于資金周轉。這塊地,現在拿出來繼續談,是一個好事,但是這個項目還是有很多問題的。
那是一個現狀工業地項目,目前沒有取得任何變性批文,或者是政府的會議紀要。雖然當地的控規已經調整為商住用地,而且經過現場咨詢國土局,政策上允許自主變性,但這塊地項目公司錯綜復雜的債權債務關系,讓很多想收這塊地的房企,都最終放棄了。變性時間節點的不可預知,債務的不可控,成為這個項目的關鍵點。
這個項目經過上報,集團非常重視,派駐了集團的法務小組,與區域投資人員一起辦公,共同思考對策。經過一周的連續工作,設計出了相對完善的交易架構,并且成功說服了土地方接受,最終拿下了該項目。在區域總的多次親自出面,協調當地政府關系下,目前該地塊已完成變性,上個月剛開盤,因為項目體量不大,直接清盤了。這個項目還成了集團的標桿項目,獲得了額外的獎勵,部門光拿地獎都分了80多萬。
還有兩塊地,是在四月底拿的,兩塊地都是區域的地王,刷新了地價,而且還分別有5%和8%的無償移交人才住房。這兩塊地,位置確實不錯,是主城區難的的核心地塊,但是這個時候很多房企已經從疫情中走出來,開始了上半年的頻繁拿地。土拍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拿地的代價很大,大家都殺紅了眼。
一開始準備項目上會流程的時候,我們已經獲知了兩塊地分別都有不下30家房企在報名,甚至不乏保利、首開、金茂等大型國企。我們內部評判這兩塊地拿到的概率極低,因此只是按照上會標準,走了一下上會流程。投決會剛過完會,集團就要求我們再改一下測算,覺得我們的測算做的太保守,要求區域上再深入研判。
在區域總的直接牽頭組織下,區域把這個項目的售價預期提了2000元/平米,同時成本降了300元/平米,讓項目土拍的授權價,提高了一半。雖然個人覺得這個做法有點激進了,最終的實際利潤率可能在1%作用,但是有上面領導拍板,只能硬著頭皮干。在如此高的授權價下,最終公司干過了一眾國企,拿下了這兩塊地王。
拿地之后,不少圈子里的同行,在發來賀電的同時,都在問我們怎么做的測算,還有如何搞定集團的,能拿到如此高的授權價。畢竟地都拿了,我只能簡單敷衍幾句。
后來從集團同事那里得知,這兩塊地是老板想拿,因為明年公司有上市的計劃,所以今年想多擴充一下土儲。之前老板給大家開會,說了很多次讓大家今年猛拿地,大家都沒吃透背后的深刻含義。
這幾個高價地項目之前不敢拿,是因為本地政府對預售價格審批有“天花板價格”限制,每個區域都有價格標準。之前有不少房企,拿了高價地放了三年內,還沒開盤,就是因為政府不給批價格。但是在月初的時候,這兩個項目搞報建的同時對我透露,公司申請預售價格,大概率能批下來。現在看來,這幾塊地的決策,還算可以。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投拓江湖”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投資總自爆:我是怎么一個月拿五塊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