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董云峰
來源:新金融瑯琊榜(ID:finrank)
自2014年末成立以來,微眾銀行兩次穿越金融科技“無人區”,不僅改變了傳統銀行模式的技術架構,還促進了整個金融業的科技系統走向自主可控和國產化。微眾銀行點燃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科技自立自強,這是時代的號召。
經歷了近年來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中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自立自強的重要性。
“十四五”規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著力提升糧食、能源、金融等領域安全發展能力。
在金融領域,監管層很早就作出了戰略部署。2014年9月,銀保監會與發改委等聯合發布《關于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加強銀行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掌握關鍵技術的選擇權,擺脫在關鍵信息和網絡基礎設施領域對單一技術和產品的依賴。
央行在《 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再次強調,加快扭轉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受制于人的局面,全面提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
過去數年里,得益于監管引導以及商業銀行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強,銀行業金融科技水平快速提升,從以往全面受制于人逐漸走向自立自強。
在此過程中,成立不到7年的微眾銀行敢為人先,兩次穿越金融科技“無人區”,不僅改變了傳統銀行模式的技術架構,還促進了整個金融業的科技系統走向自主可控和國產化。
如今,微眾銀行點燃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01
首創獨立自主的分布式銀行系統
長期以來,IOE——IBM、Oracle和EMC主導著銀行IT系統。
這三大巨頭分別是小型機、數據庫和高端存儲的領導廠商,他們組成的IOE系統,被視為大型金融機構后臺的“黃金架構”。
作為一種集中式架構+閉源商用系統,IOE程序基本運行在一、兩臺主機服務器上,其中一臺是備用機。IOE還提供了應用程序以外的所有基礎軟件,包括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等,但其源代碼一般不會公開。
不僅如此,當商業銀行需要對系統進行擴容的時候,更換計算硬件、數據遷移都是非常復雜的操作,往往牽一發動全身,對銀行IT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構成極大風險,這也是大中型銀行去IOE的一大難點。
隨著金融數字化的發展,商業銀行需要變得更智慧、更敏捷,系統迭代更新的速度亟需提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去IOE”不僅是出于自主可控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轉型升級的必然。
作為首家開業的新興民營銀行,微眾銀行從一生下來就是數字銀行。帶著強烈的使命感,這家銀行立志要做基于開源軟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系統架構的新型銀行。
“如果從一張白紙開始搭建一個銀行平臺,我們都不敢跳出過去的框框走向‘去IOE’這條路,我們的代價不僅僅是自己還有整個行業。這一步是必須走的,只不過不知道是誰來走。”微眾銀行首席信息官馬智濤曾表示。
從2014年12月成立到2015年8月,微眾銀行上線全球首個基于安全可控技術架構的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中間經歷了9個月的時間。
這套新系統繞開IOE,完全采用基于X86技術框架的PC服務器和基于開源產品的自主可控技術。通過分布式架構,微眾銀行實現了以計算節點為單位的具備高性能、高擴展性、高可用性和高規范性的銀行業務處理集群,為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此過程中,微眾銀行全部從頭開始自己研發,并實現了多個銀行業第一:第一個分布式數據庫、第一套分布規則、第一套分布式負載選型、第一套分布式消息總線……
2016年3月,微眾銀行憑借國內首個完全自主可控的銀行科技系統成功入選“2015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著名計算機專家倪光南院士評價稱:“該系統具有最高級別的可用性,且有效降低了IT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同業樹立了一個‘去IOE’的榜樣。”
這是微眾銀行穿越的第一個”無人區“,也是中國銀行業去IOE的里程碑。
截至目前,該系統支持超過2.9億個人和221萬小微企業用戶,實現單日交易峰值近7.5億筆,每賬戶運維成本降低至國內同業的十分之一以下。
在微眾銀行首開先河之后,銀行業紛紛啟動分布式系統改造,不斷取得突破。微眾銀行基礎科技產品部負責人盧道和曾提到,“我們相當于是一個星星之火,就是我們往前走了一小步,后面整個行業就可以走出一個大步。作為科技人員,這是非常驕傲的一件事情。”
02
首次將國產芯片投產于核心系統
在實現了軟件層面的自主化之后,硬件層面的挑戰逐漸顯現。
1978年,Intel發布16位微處理器“8086”,開創了X86架構的時代。在PC、筆記本、服務器領域,X86一直是通用標準,至今依然處于壟斷地位。
隨著X86服務器配置越來越高,功耗也越來越大,經濟效益呈現下降趨勢;再加上國際局勢的變化,高新技術遭遇封鎖的風險日益增加。
有鑒于此,微眾銀行決定走出一條在硬件基礎設施上降低成本且減少對國外核心技術依賴的創新之路。這同樣是一次穿越“無人區”的征程。
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微眾銀行引進了華為的鯤鵬服務器。基于鯤鵬服務器的單核處理能力略弱以及核數量較多的特點,該行選擇了分布式存儲作為切入點。從分布式存儲驗證到代碼再到容災,微眾銀行花了一年多時間。
在缺少參考資料和學習案例的情況下,微眾研發團隊不斷試錯、不斷進行代碼改進,最終在2020年下半年迎來了成功應用——基于鯤鵬芯片的華為ARM泰山服務器系列部署使用在微眾銀行自身核心金融業務場景中。
經過兩年的探索,微眾銀行實現了從應用接入層-操作系統層-硬件資源的全路徑技術棧組件均在ARM架構下部署并穩定運行,真正實現了銀行核心系統的軟硬件全面自主可控,大大降低了整個銀行基礎設施對外依賴的信息科技風險。
2020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度銀行科技發展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微眾銀行憑借“鯤鵬芯片在銀行應用”項目,首次獲得2019年度銀行科技發展獎一等獎。
對此,央行科技司給出了高度評價:為積極響應國家自主可控的安全戰略,部分機構圍繞自身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持續開展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建立健全安全可控體系,逐步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效果。微眾銀行成功將鯤鵬芯片投產于核心業務系統,切實提高了銀行核心系統的軟硬件安全可控水平,降低了金融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風險,為行業樹立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在傳統金融科技行業里,低成本、大容量和高可用被視為一個不可能被打破的三角。得益于鯤鵬服務器的低功耗優勢,對比X86在同等配置與綜合性能情況下,其整體功耗下降25%左右,IT資源成本進一步下降10%左右。去年末,微眾銀行采購鯤鵬服務器的占比已經占到新采購硬件資源的35%。
從2020年下半年起,除了華為鯤鵬服務器,由微眾銀行牽頭的金鏈盟開源工作組研發并開源的區塊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也與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完成兼容性互認證測試,在算法、操作系統、芯片架構、服務器等方面全部實現國產化支持,從而達成全方位的安全可控。
目前,微眾銀行還在測試其他廠商的國產品牌資源,持續為國產化生態的擴大貢獻力量。
作為國內首家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商業銀行,自成立以來,微眾銀行始終堅持以科技作為驅動業務發展的核心引擎,確保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和信息安全,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關鍵核心技術的底層算法研究和應用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截至去年底,微眾銀行的累計研發投入已經逼近50億元,科技人員占比始終保持在50%以上,累計申請發明專利數位居全球銀行業前列。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新金融瑯琊榜”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微眾銀行探路「無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