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裕道人
來源:資管裕道人(ID:lwwjy1991)
無論是風口浪尖上的房地產還是“雙減”背景下的K9、K12,一場洗牌在所難免
隨著房地產這一波去杠桿和高杠桿房企的調整,傳統非標大戶信托公司可謂是深陷其中,兩者的關系不說是水和魚,但可以稱得上是一榮俱榮,一損百損。
對于從業人員而言,十字路口何處選的迷茫一直困擾;對于信托投資人而言,一直擔心自己的產品會不會逾期。
前段時間的清理異地整頓,對于行業而言已經是比較有影響力的新聞了。可就在上周,信托公司收到了一份重磅的監管指導。
正是這份指導,讓眾多信托公司紛紛表示壓力山大,躺平玩不下去。當然這僅僅只是調侃,日子還得過,房貸還得還,孩子老婆還得養,隔壁老王也不得不防。
來自百老匯的報道顯示,多家信托公司收到監管部門的壓降指令,要求進一步推進兩項業務的壓降工作。一類是主動管理類融資信托的規模;一類是通道業務,其中主動管理類信托融資業務壓降規模以2020年底的數字為基礎,在2021年繼續壓降約20%;而通道業務就是八個字:“應清盡清,能清則清”。
不僅如此,監管部門此次還要求公司將壓降方案進行上報,公司一把手親自負責壓降方案,包括前期工作情況,壓減工作進展和個案申請材料等都要親自佐證。
具體到數字上來看,監管前期的目標是融資類信托規模再降10,000億,違規金融通道清零,風險資產處置3,000億以上,房地產規模不超過2020年末。
以《關于信托公司風險資產處置相關工作的通知》為起點,信托公司風險資產處置已逾兩年的時間。重點是信托公司表內外風險資產的處置和化解工作,持續的風險資產處置疊加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
過去存續規模大的,這注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畢竟行業慣性和路徑依賴了這么多年,要改變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存續規模小的,有著船小好調頭的優勢,但是綜合實力不夠,創新業務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撐。轉型則是知易行難,畢竟新業務的賺錢能力和效應,難以和非標融資相比。
點到為止,耗子尾汁!
來自信托業協會的數據顯示,融資類信托規模截至上半年末降至4.13萬元,同比大幅下降35.92%,融資類信托占比降至20.02%。過去幾年業務突飛猛進的機構,要重復過去的路子,只不過方向恰好相反。
按照坊間傳聞,一年壓降一萬億的話;不到五年時間。
雖然這個傳聞沒有得到證實,但是從鄰居日本的發展情況來看,非標融資的消亡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過去的好日子也快到頭了,突如其來的疫情只不過加快了這一進程。隨著房地產調控的繼續和地方債務的管理,非標所依賴的土壤也就不復存在。
而對于投資人而言,買不到信托非標產品;標品產品的競爭力有限,而且承受的風險不比之前要低,那何必繼續苦守信托這一畝三分田?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資管裕道人”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安心“躺平”,信托真沒法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