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邦0504
來源:債市邦(ID:bond_bang)
中小企業股轉公司華麗升級,中國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北京證券交易所,即將設立。
對于在帝都飄著的各路金融汪而言,這是一個大喜事,未來業務機會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相對應的工作崗位供給也將增加。
根據習總書記的介紹,未來北交所的定位是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未來會通過什么樣一個路徑去實現呢?引人無限遐想。
股權領域,前有深交所的創業板,后有上交所的科創板,似乎服務對象有所重疊。
并且北交所已經存在幾千家新三板存量“上市”公司,未來股權領域的主要工作,可能更多聚焦在存量業務整理和升級上。
比如,將新三板精選層升格成為和滬深股票相同地位;降低新三板投資者準入門檻等。
債權領域,現在看來業務拓展的空間似乎更廣闊一些。
首先是可以對標滬深交易所,成為公司債的受理審核機構,北京總部經濟發達,手握大量央企資源,不愁沒有業務來源。
不過這個模式和支持中小企業的初心不符,加之上交所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債券業務部門團隊了,面臨較大內卷壓力,短期內應該發展不起來。
其次是結合此次六部委的信用債高質量發展的發文,發展針對中小企業的高收益債券市場,這個發展路徑的可能性最大。
why?
以下為六部委發文的原文摘抄
“探索在符合條件且依法合規獲得批準的區域交易平臺以試點方式發展面向本地發行人和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區域債券市場”
“探索規范發展資產證券化、高收益債券產品”
“穩步培育和拓展高收益債券投資者群體,降低商業銀行持債占比。”
北交所新三板的存量投資人,均為能夠承擔較大風險的合格投資人,且非銀行機構,可以實現投資人的無縫切換。
而北京作為中國科技創新之都,亦不缺乏優質的本地公司,培育了以京東、小米、字節跳動為代表的優質民營科技公司,這些公司均是從中小企業開始起家。
從北交所開始,推出針對中小企業的高收益債,看起來是一個最合適不過的選擇。
各路頭部證券公司需要做好股債聯動的準備,迎接新的業務機會。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債市邦”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北京證券交易所的發展路徑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