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尋瑕小姐姐
來源:尋瑕記(ID:xunxiajun)
#01
非標民工轉型三寶
財富中心:
本周路演40場,涉及20個項目,包括一線熱點城市的地產股權項目,證券投資項目,PE及定增基金,債券基金及ABN項目...
風控部門:
本周審查35個項目,其中地產股權模式17個,永續債模式2個,家族信托項目5個,標準化項目6個,證券投資項目4個,服務型信托1個...
信托經理:
轉型喊了十多年,都沒動靜,非標叫停兩個月,全面實現業務轉型,分不清“標,非標,非非標”沒關系,非非標即將退出歷史舞臺,至于非標是什么?我已經忘了...
理財經理:
沒有頭部房企的“四三二”項目(哪怕是套殼呢),少了城投平臺的信托貸款(哪怕是純信用呢),少了消費金融的新客專享(哪怕收益特別低呢),多了一堆浮動收益的地產項目,一堆陽光私募、量化對沖、指數增強、債券基金,大家的產品線越來越像了...
公司領導:
在監管的引導和股東的關懷下,公司轉型成果喜人,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加速回歸本源業務,切實提高主動管理能力...
股東單位:
到年底,拿規模/利潤/增速/排名說話...
作為一個一直在轉型,一直在創新,一直頭破血流的非標老司機,曾經在一輪一輪的大水漫灌中,躺在豐厚利差的溫床里醉生夢死;曾經在2015年的5000點大牛市,以“創新”之名落地了一批行業首單,然后被市場劈里啪啦一通打臉;經歷過資產荒、資金荒的輪番碾壓,依舊未敢忘卻受托的初心,如今只能在夾縫中,祭出非標民工轉型三寶:
權益,標債、真股權。
從0508的非標砍一半,到0618的融資類壓降,再到現在,短短不過三個月光景,產品線基本上看不到傳統非標的影子,所有人都在模式改良、業務轉型的道路上一路飛奔,原來言必及貸款、成本、抵押、擔保...現在盡是IRR、現金流、策略、配置...
新鮮的,豐富的,欣欣然,宛如從來沒有做過非標。
#02
非標,只剩下半條命了
6月18日,銀保監會對多家信托公司進行窗口指導,要求限期壓降通道類資產、壓降融資類資產、壓降風險類資產“三大壓降”。
隨后,“三大壓降”有了更為明確的監管要求:信托公司需在2019年12月31日規模基礎上,對主動管理融資類業務壓降不低于20%的規模,2020年內合計壓降1萬億融資類信托規模。
同業暴雷、監管重壓、非標受限、風險出清,曾經是銀行信貸重要補充的信托行業,曾經是影子銀行生力軍的信托行業,曾經是非標正規軍的信托行業,仿佛已經聽到了曲終人散的回響。
也許正如某信托大佬所說,非標,只剩下半條命了。
監管嚴控融資類信托與通道業務的決心空前,行業不良逐步暴雷出清,信托產品的募集難度進一步加大,信托貸款持續負增長的勢頭延續。
7月份,信托貸款新增負1300億,是2019年以來的最大負增量,接近去杠桿巔峰時期的水平。
8月22日,2020中國財富論壇上,央行副行長范一飛披露,我國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16萬億元,行業亂象得到有效遏制,金融風險明顯收斂。
過去的“金融創新”到頭來都是“資管亂象”,過去的“偽轉型”,都只為了“繞監管”,鉆空子、搶規模、逆勢擴張的迂回之道,在大資管新規的四梁八柱打通之后難以為繼。
存量資產消解處置,產品結構重塑改造,客戶群體拓展升級,盡管資管新規在機構的眾望所歸和銀行的哭爹喊娘中延長了過渡期,但延期不是無限續杯的萬用靈丹,轉型則是難以逆轉的歷史洪流。
#03
明天起,不再關心房價
如果說2020年上半年的房地產調控,呈現了疫情壓力下的寬松刺激,進入八月,房企久違的政策友好期結束,監管出手降溫房企融資。
“三條紅線”“四檔分類”“5%的有息負債年增速”,“三四五”堪稱房地產的資管新規,漸進而深刻的改變著房地產行業的生態。
對于房企債務的管理,將以“三條紅線”為標準。具體為紅線1: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大于70%;紅線2:凈負債率大于100%;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于1倍。
根據“三條紅線”觸線情況不同,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三項指標全部“踩線”,有息負債不得增加;兩項指標“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一項指標“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0%;若全部指標符合監管層要求,則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5%。
8月20日,住建部、央行召開12家重點房企座談會,“紅線12強”分列紅、橙、黃、綠四檔前三甲,既有頭部優等生,也有后進壞小孩,均被要求9月底上交降檔方案,2021年1月1日期全行業鋪開。
六天以后,住建部約談了數個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住建部門領導,多次上榜房價漲幅前十的沈陽、長春、成都、銀川、唐山、常州等城市在列。
別問,問就是房住不炒。
都說地產和金融是天生的情人,如今非標已經被打趴下,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罰單一張接著一單,其他有息負債被“三四五”新規牢牢卡住增速,金融只能對地產說:
對不起,你要的杠桿我給不了,今后的路,你自己慢慢走。
從來嗅覺敏銳的許老板早早探知蕭蕭水寒,在年初刷屏的“七五折賣房+5K網賺”的流量模式之后,喊出了全國600個樓盤七折。
中報首現“營利雙降”的碧桂園以94%的回款率和3185萬平米的銷售面積穩居行業第一,100%的利息資本化率也確保三道紅線無虞。
昔日“發債王”富力在與老王的世紀交易之后流年不利,連踩三道紅線,評級也遭下調。
多家“高杠桿、高周轉、高溢價”的閩系房企在這一場馬拉松中掉隊。“2000億談笑風生”的泰禾如今靠萬科掌燈,“拿地飛虎隊”福晟則要依附著世茂過河。
超高額利潤的時代徹底過去,房地產供給側改革正式開啟。
一開始,是先漲價再降價的假打折真溢價;到后來,是競爭性的搶跑,賣自己的房讓別人無路可走;最后是斷臂求生,存量資產悉數上架,供并不蓋世無雙的白衣騎士挑挑揀揀。
行業格局進入洗牌期,大的招安小的并吞,集中度陡峭拉升,全國9.6萬家房企有三分之二面臨融資受限,15-18年高舉高打借來的債,也到了密集到期疊加增量融資收緊的時刻。
地產金融兩兩相忘,昨日杠桿今日還。
還猶豫啥,賣房吧!
#04
影子銀行曲終人散
隨著P2P平臺從巔峰時期的5000多家降至28家,三方財富機構代銷非標產品面臨叫停,民間借貸利率比照LPR四倍劃定上限,曾經存活于市場夾縫中的眾多“另類業務”也被波及,受到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比如,拿地保證金和前前融業務,比如,信用債的陪跑基金,比如,城市更新舊改的啟動資金,比如,房抵貸、信用卡分期、過橋擺賬等小貸和消金曾經的暴利模式。
沒有黑天鵝還會有灰犀牛,沒有灰犀牛,還會有那只叫做LPR的蝴蝶。
固守著非標和剛兌的成規,轉型的路只能一條路走到黑。而所有固化的東西,都會標準化,模板化,格式化,同質化,最后被洶涌的后浪淘汰。
隨著專項債和城投債擴容、存量債務置換創設出了不止“四種寫法”;房地產“三四五”融資新規;通道業務逐步萎縮、政策性套利形同消亡,利差時代,也在漸行漸遠中落幕。
在行業大變局的必然趨勢下,傳統非標業務由融資類業務轉向權益類投資,由信貸擴張轉向價值投資,由私募融資轉向資產管理,由間接融資轉向直接融資,勢在必行。
不徹底斷了利差業務的念想,就無法正視轉型這一命定的課題。
市場的周期性劇變,監管的推波助瀾,不確定性成為唯一的確定。穿透底層的投資邏輯,各類資產的組合能力,打破預期收益的觀念,容忍凈值化的波動,擁抱長短期風險的變化,追尋資產管理的本源。
過去十年長長的資產雪坡,堆滿了一輪一輪貨幣寬松頂起的泡沫,中房美股的夢幻組合仿佛永遠不會散伙,大印鈔機嵌套著小印鈔機,復制出了一個超長債務周期。
從印鈔票、印房子再到印股票的引擎轟隆切換,變革的底層代碼,從來都自上而下,然后再自下而上。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尋瑕記”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致漸行漸遠的利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