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sus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很多事情似乎都變了。但往回多看幾百、上千年,又有什么是沒變的?當下的很多困惑和誤讀,很可能都是因為我們看太短。
“理解我們時代的歷史淵源”本周進入基因篇,從歷史的深處,挖掘當下體系的基因。
押著相同韻腳的歷史,其背后的底層邏輯是什么?這是我們體系運轉的底色。正是這個底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近現代的體制生成、發展及轉型。
專欄的主線,是在中西方歷史的對比分析中,理解當下,預判未來。丘吉爾說,你看歷史有多遠,看未來就有可能多遠。知道了我們從哪來,可能才能清醒地意識到現在的位置,也才能相對理性地預測未來可能去的地方。過去雖回不去,但卻很可能是未來的源頭。
事實只給關注的心靈敞開。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去看歷史,一般都是帶著現實的疑惑尋找符合預期的標準答案。杜蘭特說,絕大部分歷史是猜測,其余的部分則是偏見。帶著不同的疑問和假設,我們看到的歷史必定是不同的,并沒有一個客觀的“歷史”就在那。但那又如何?
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中西方幾千年的歷史,循著脈絡探究當下發展的線索。得到的一定不是標準答案,但思考只要有啟發,能指導行為,足矣。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評級的藝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回不去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