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X編輯
來源:雷達 Finance(ID:radarcj)
新業務則是虧損的主要來源。三季度新業務經營虧損達20.73億元,同比擴大72%。雖然京東并未公布新業務具體內容,但根據此前的半年報,京東2021年上半年在社區團購業務京喜上的虧損達到了30.2億元,同比增長158%,京東健康的虧損也達4.6億元。
11月18日美股盤前,京東發布2021年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京東三季度收入2187億元,同比增加25.5%,略超預期的2154億元;年度活躍用戶數已達5.522億,同比增加約1.1億。
報告期內,京東經營利潤由去年同期的44億元降至26億元,經營利潤率為1.2%;歸母凈利潤更是由去年同期的盈利76億元直接轉為虧損2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二季度,京東的經營利潤就曾由去年的50億元暴跌至3億元。
具體營收結構上,目前京東的營收由京東零售、京東物流、新業務三部分構成,其中基本盤京東零售三季度收入1980.8億元,同比增長22.97%,占總營收的超90%。
該增長勢頭有望在四季度得到延續。上周雙十一過后,京東曾表示,“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躍升29%,達到創紀錄的3491億元人民幣,超過了競爭對手阿里巴巴8.5%的增速。
三項業務中,京東物流收入增長最為明顯,自去年同期的179.64億元漲至如今的257.49億元,但由此帶來的經營虧損也在擴大。報告期內,京東物流經營虧損為7.27億元,去年同期則盈利8354.9萬元。
而新業務則是虧損的主要來源。三季度新業務經營虧損達20.73億元,同比擴大72%。雖然京東并未公布新業務具體內容,但根據此前的半年報,京東2021年上半年在社區團購業務京喜上的虧損達到了30.2億元,同比增長158%,京東健康的虧損也達4.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京東其他非經營損失達31億元,而去年則是盈利45億元。公司方面解釋稱,該數據的減少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股權投資股價下降導致投資證券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雷達財經注意到,京東正在落實“新型實體企業”的道路上前行,而這也意味著,公司將與高額利潤導向的互聯網公司逐漸切割。
京東方面稱,集團將96%的成本和費用都用于實體經濟投入,主要包括商品采購、基礎設施、物流履約、技術研發、員工薪酬福利以及對品牌商家扶持等方面。
具體來看,三季度京東營業成本1876億元,同比增長27.3%。外部客戶業務增加導致的外包成本上升、京東物流倉庫數增加的租金成本以及長期給自營快遞員工繳納的五險一金都是成本增加的主要來源。
截至三季度末,京東物流的倉庫數已提升至1300個,相較二季度末繼續新增100個,而這個數字在過去的一年里已經新增了500個。如今,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云倉面積在內,倉儲總面積已經超過了2300萬平方米。
除此之外,京東物流還與沃爾沃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正式開啟了華東—倫敦航線,并搭建了位于漢巴南高速鐵路建設項目工地旁的智能移動倉以及陜西的智能供應鏈中心,還于9月底在西安實現了京東MALL全國首店的開業。
技術投入方面,京東表示,從2017年初全面向技術轉型以來,京東體系已在技術研發上累計投入近750億元。
目前京東云已經為北汽、中聯重科、陜煤運銷、三一重工等1500多家大型企業、超152萬家中小微企業開展合作。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雷達Finance”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