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陌爺
來源:陌爺地產圈(gh_6e6c6fd48723)
當下房地產正處于大變革之中,房企也如同渡劫般在經歷著生死局。
而市場周期下行,潮水退卻才知道哪些房企是在裸泳。
與此同時,房企之間的分化也正在逐步加劇,可謂一半火焰、一半冰霜。
民營房企忙著渡劫,思考著生存,反思著上一輪周期中的莽撞。
而資金實力強,有政府背書的國企、央企等,則僅盯行業抄底機會,謀求逆周期發展與擴張。
NO. 1|壹
手握300億資金的花樣年連2億美元債都還不上時,選擇將球踢給標普,才知道房企是有多“虛胖”。
千億藍光,因平安的一筆債務逾期,而被金融機構集體拉黑,最終現金流斷裂而奄奄一息。
才理解房地產的本質就是金融,從來只會錦上添花,而不會雪中送炭。
當1.5萬億巨量債務壓頂的恒大選擇躺平,房企危機升級為行業系統風險,甚至牽連上下游時。
才發現壓根沒有大而不倒,有的只是穿越市場周期的定力。
兩年前引入明星職業經理人,豪言沖擊TOP20的新力也因商票違約事件,開始被資本市場所拋棄。
內資房企也逐漸被外資所拋棄。
處于輿論風口的美元債風波也讓高杠桿房企戰戰兢兢。
佳兆業、富力、奧園等房企頻頻提前小額回購美元債,回應謠言的同時,也是在穩定資本市場的信心,但仍有些無力感。
中資美元債大戶中,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恒大、佳兆業,存續規模均在100億美元以上;
第二梯隊:禹州、富力、綠地、花樣年、奧園、融信,存續規模30-60億美元;
第三梯隊:建業、弘陽、陽光城、中梁、當代、鑫苑、海倫堡、金輝等,存續規模10-30億美元;
第一梯隊中,恒大已躺平,而佳兆業也在通過小額回購向資本市場傳遞正面信息。
第二梯隊中,除花樣年已確定暴雷外,綠地、禹州、富力等房企仍被財務狀況惡化問題所困擾。
第三梯隊中,建業的一封政府求救信也暴露了其資金狀況,陽光城、中梁自不必多說,上一輪周期中高杠桿的后遺癥仍然隱隱作痛。
而當代置業跟花樣年一個模樣。
美元債就像顆定時炸彈,每家房企的信用就是引線,一旦點燃,都會被外資所拋棄。
可怕的是美元債僅能借舊還新,一旦觸碰到信用底線,窟窿只會越來越大。
美元債就像是一劑春藥,藥效果后盡是透支與空虛。
這場大洋彼岸的房地產行業的信用風暴,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都將持續。
NO. 2|貳
行業“危機”的A面是當下房企爆雷不斷,集中供地中民營房企選擇集體躺平。
穩字當先的策略,也讓后市再無黑馬。
而當下房地產行業的B面則是能夠逆勢擴張,穩健得穿越市場周期的國企、龍頭民企。
憑借穩健的經營策略、絕對優勢的融資成本逐漸成為行業的主角。
二批次集中供地,疊加市場環境下行以及開發商三道紅線,捉襟見肘的現金流讓開發商緊繃神經。
國企在全國范圍內大肆抄底,中海、保利、中鐵建、招商、綠城等房企紛紛拿地。
憑借著資金優勢在土地市場更是風生水起。
1-9月份,保利拿地共計花費了1041億元,僅次于碧桂園和萬科。
因恒大暴雷時間,保利重回前三僅是時間問題。
而據統計,僅中海一家,9月以來先后在天津、常州、蘇州、沈陽、重慶、廣州、南京、深圳等地拿下22宗地塊,累計花費超495億元。
雪崩過后,恍然大悟,3年前郁亮高喊“活下去”,和李嘉誠的甩賣,都成了行業的“警世預言”。
即便中房協將召集部分房企在京座談,摸排房企所遇到的困難。
但也僅僅是苦日子里的一劑蜜糖。
更多的目的是化解行業系統行金融風險,促進行業健康平穩發展,有助于生存,而無利于發展。
陽光城、中梁、融信、花樣年等一眾黑馬房企,也逐漸開始去標簽化。
穩健,才是穿越市場周期的定力。
而在保利、中海等央企逆勢奔跑的背后,是民營地產大佬們落寞的背影。
屬于他們的時代徹底過去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陌爺地產圈”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民營房企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