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新華財經面包財經
來源:面包財經(ID:mianbaocaijing)
編者按:
新華財經記者和面包財經研究團隊對近5年監管部門針對A股上市銀行的違規處罰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從收罰單數量、被罰款金額、單位資產收罰單數等角度透視上市銀行合規情況。本篇為股份制銀行篇,本文罰單統計范圍為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含分支機構,合稱監管部門,銀保監會歷史數據含原銀監會與原保監會)公示的對股份制上市銀行(含分支行)以機構為處罰對象的行政處罰書(簡稱罰單,不含以個人為處罰對象)。
2021年,監管機構對銀行業的監管力度持續提升。新華財經和面包財經研究員根據監管部門公示的行政處罰書統計,2021年以機構為處罰對象的罰單中,股份制上市銀行被罰款總額占比最大。
分項統計顯示,2021年,光大銀行收罰單總數最多,民生銀行被罰總金額最高,招商銀行被罰款金額增速居首。2021及2020年,民生銀行連續兩年“吃下”單張罰款金額最高的罰單。
整體而言,2021年,以機構為處罰對象的罰單中,股份制銀行收到罰單的總數及被罰款金額均顯著增長,每萬億元資產所對應的收罰單數及被罰款金額也增長明顯。
一些銀行的收罰單數量或被罰金額在2021年大幅增長,反映出部分銀行相關業務部門合規意識淡薄、合規水平亟待提升。
機構收罰單總量及被罰款總額均明顯上升
2021年(以處罰日計)涉及股份制上市銀行的機構罰單總數為262張,較上年增加55張,增幅達26.57%;被罰款總金額約5.91億元,較上年增加1.64億元,增幅達38.44%。
圖1:股份制銀行近5年收罰單總數及被罰款總額
以每萬億資產對應的收罰單數及被罰款金額來計算,2021年股份制銀行的收罰單張數及被罰款金額也呈增長趨勢。
2021年,股份制銀行每萬億資產對應的收罰單數量為4.62張,較2020年的3.84張,增加0.79張;每萬億資產所對應的被罰款金額較2020年的790.92萬元上升至1042.74萬元,增幅較為明顯。
圖2:2017-2021年股份制銀行每萬億資產對應被罰款金額及收罰單數量
5000萬元以上巨額罰單:民生、華夏、招行、浦發各領一張
在收罰單總數量及被罰款金額均增長的前提下,股份制銀行單張被罰款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罰單,由2020年的7張降至2021年的5張,但被罰款總額由2020年的3.03億元增至3.83億元;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和中信銀行各占1起,其中有4張為金額超過5000萬元的“巨額罰單”。
圖3:2017-2021年股份制銀行超千萬大額處罰次數及被罰款總金額
民生銀行“吃下”2021年單張罰款金額最高的罰單。由于涉及“監管發現問題屢查屢犯、檢查發現問題整改不到位、對責任人員的責任認定和問責不到位、委托貸款委托人資質審查不審慎”等31項嚴重違規,民生銀行被監管部門處以罰款1.145億元。
2020年,民生銀行曾因為“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違反宏觀調控政策,違規為房地產企業繳納土地出讓金提供融資、為“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等違規行為,分別于2月及7月被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分別開出單張2360萬元和10486.47萬元的罰單。連續兩年均有過億元的大額罰單,也從側面反映該行相關業務的合規水平亟待提升。
圖4:2021年股份制銀行被處罰金額TOP10案例
華夏銀行因“違規使用自營資金、理財資金購買本行轉讓的信貸資產、貸前審查及貸后管理不嚴、部分理財資金未托管”等27項違規,被監管部門開出一張9830萬元的罰單。
此外,2021年股份制銀行被處罰金額TOP10案例中,華夏銀行和中信銀行均“吃下”3張罰單,在股份制銀行中占比最高,而華夏銀行的被處罰金額較高。
光大銀行收罰單總數居首 招行被罰款總額同比增逾14倍
從收到罰單數量來看,有4家股份制銀行2021年收到罰單數量大于30張。光大銀行收到罰單數量為44張,數量居首。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及民生銀行分別收到39、33以及31張罰單。
圖5:2020-2021年股份制銀行收到罰單數量及同比變化
與2020年相比,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和浦發銀行的收罰單總數有所下降,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收罰單總數翻倍。
從被罰金額來看,2021年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及浦發銀行的累計被罰金額均過億元。
圖6:2020-2021年股份制銀行累計被罰款金額及同比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招商銀行累計被處罰金額同比增長超14倍,華夏銀行和浦發銀行的累計被處罰金額同比分別增長747.33%和160.04%。
招商銀行累計被處罰金額較2020年大幅增長,一方面是由于2020年基數較低,更重要的是該行在2021年“吃下”了巨額罰單,被罰總額已經超過中信銀行,緊隨過去幾年屢屢發生嚴重違規事件的浦發銀行。作為曾經的合規“優等生”,招商銀行當前的合規形勢不容樂觀。
較2020年相比,浙商銀行的累計被罰款金額下降最快,降幅達91.64%,其次是興業銀行,降幅為64.30%。
單位資產視角:華夏銀行收罰單數量及被罰款金額均居首位
由于每家銀行網點數量和資產規模存在差異,按照每萬億資產對應的行政處罰情況進行統計可以提供新的視角觀察各大銀行的合規水平。
(注:由于上市銀行暫未披露2021年年報,2021年資產使用三季末數據,其他年份使用年末數據,下同)
圖7:2020-2021年股份制銀行每萬億資產涉及罰單數及同比增速
以每萬億資產涉及罰單數進行統計,2021年華夏銀行每萬億資產對應罰單數為7.89張,數量居首;光大銀行為7.74張,排在第二位;興業銀行所對應的罰單數為6.8張,排在第三位。
從增速來看,浙商銀行每單位資產涉及罰單數增長最快,2021年該行每萬億資產涉及罰單數較上年增長155.93%,增速居首;興業銀行以27.51%的增速,排名第二。
圖8:2020-2021年股份制銀行每萬億資產涉及被罰款金額及同比增速
以每萬億資產對應的被罰款金額統計,華夏銀行每萬億資產對應的被罰款金額為3730.47萬元,排名第一;隨后是民生銀行和浦發銀行,每萬億資產對應的被罰款金額分別為1892.92萬元和1292.75萬元。
從增速來看,股份制行每萬億資產對應的被罰款金額普遍較2020年出現上升。其中,招商銀行的同比增速超13倍,其次是華夏銀行,同比增長711.65%。較2020年相比,只有三家銀行出現下降,分別是浙商銀行、興業銀行和光大銀行,降幅分別為92.14%、66.84%和13.03%。
股份制銀行的合規水平仍有待提升
從前述統計分析來看,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2021年收罰單數量均較2020年翻倍增長。
民生銀行已經連續兩年“吃下”單張金額超過1億元的罰單,2021年罰單總數又翻倍增長,顯示出該行在合規風控方面存在諸多較為嚴峻的問題。
平安銀行2021年收到的罰單數量較上年增加超過一倍,同時被罰總金額也有一定幅度上升,顯示出該行相關分支機構和業務部門在2021年的合規水平有明顯下降。
招商銀行2021年的被處罰金額較2020年激增超過10倍,該行因為涉及理財、信貸業務等27項嚴重違規,在2021年5月被監管部門開具單張金額高達7170萬元的罰單。作為此前總體合規水平較高且業績持續增長的上市銀行,招商銀行在自身優勢業務上因嚴重違規被處以巨額罰款,顯示出該行部分高管在追逐利潤的同時,忽視了關鍵領域合規工作的重要性。
從大額罰單分布情況觀察,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和中信銀行在單張金額排名前十的罰單中均占據兩席或以上。
總體而言,2021年股份制銀行的合規水平仍有待提升,雖然大額罰單有所減少,但單張罰單的被處罰金額卻出現上升。在具體業務方面,對于信貸及理財業務的合規性仍需加強管理。(JW/JZY)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面包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